個空降軍的情況下,聯軍守住順川與平壤的希望非常渺茫。
皮特上校不是沒有自信,實力擺在哪,而且聯軍沒有找到應對大規模電磁戰的方法。
萬幸的是,剛剛晉升為四星上將的杜立德沒有給皮特壓力,或者說美韓當局沒有給聯軍壓力。
按照五角大樓的指示,聯軍的任務不是守住某座城市、或者某條防線,而是在戰役中儘可能的消滅志願軍的有生力量,迫使中國回到談判桌旁,在相對有利的情況下,與美韓簽署停戰條約。
如此一來,聯軍就不用過於在乎順川與平壤了。
杜立德不擅長指揮地面部隊作戰,皮特獲得了表現機會。
可惜的是,他手裡的兵力非常有限。
雖然在十月十日,第二步兵師完成休整,恢復作戰能力,第七步兵師也部署到位,開始執行作戰任務,但是他手上就四個美軍師,以及大約六十個韓軍師旅。因為韓軍師旅級部隊的編制非常小,一個步兵師不到七千人,而一個步兵旅還不到二千五百人,加上韓軍嚴重缺乏主戰裝備,所以六十個韓軍師旅的戰鬥力非常有限,很難承擔正面防禦任務,僅能用在戰線後方。
僅靠四個美軍師,顯然不是七個志願軍集團軍的對手。
在防禦部署上,皮特可以說是捉襟見肘。
第五十四集團軍發起突擊後,聯軍防線上最大的問題暴露了出來:第四步兵師的防線正面太寬了。
在四個美軍師中,只有第四步兵師部署在朝鮮中部山區。
做為美軍的第一支數字化步兵師,第四步兵師的編制偏向輕型化,三個旅都是機械化步兵旅,每個旅只有一個裝甲營,此外還有一個師直屬的坦克營,全師裝備的主戰坦克僅有二百三十七輛,步兵戰車三百六十四輛,此外四個炮兵營有大約兩百門自行榴彈炮與自行火箭炮。六個機械化步兵營中,主戰裝備是輪式裝甲車、以及輪式人員輸送車,此外還有一百四十多架運輸直升機。
如果在阿富汗對付塔利班,第四步兵師肯定是綽綽有餘。
可是面對志願軍的裝甲洪流,第四步兵師就有點勉為其難了。
靠這點兵力,守住接近三百公里的戰線,不是吃力,是非常吃力。
在順川東邊,也就是德川附近,存在一道寬度在五十公里左右的缺口,這正是志願軍選擇的突破口。
讓皮特感到欣慰的是,志願軍出動的是第五十四集團軍,而不是第三十九集團軍。
雖然在中隊中,第五十四集團軍位列三甲,與第三十八集團軍、第三十九集團軍併為王牌部隊,但是第五十四集團軍卻很特別,並型的重灌集團軍,而是一支側重於輕型化的裝甲部隊。
第三十九集團軍隸屬於瀋陽軍區,擔負起守衛東三省的重任,而且在蘇聯解體前,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此在裝備配備上,極為重視裝甲力量,即便在蘇聯解體之後,也是中隊中,唯一擁有三個重灌師的集團軍。
第三十八集團軍隸屬於北京軍區,是首都的衛戍部隊,承受著來自蒙古方向的壓力,而在過去數十年內,蒙古境內一直有一支數十萬人的蘇聯軍隊,所以在建制上,第三十八集團軍不但能優先獲得新式裝備,還非常重視裝甲力量。
雖然第五十四集團軍隸屬於濟南軍區,而中原地區也十分適合裝甲部隊作戰,屬於面對北方威脅的戰略預備隊,但是蘇聯解體之後,來自北方的威脅驟然降低,第五十四集團軍的主要任務由恭維中原轉變為威震臺海。為了適應渡海作戰,第五十四集團軍在建制上做了調整,更加重視輕型裝甲力量。
面對第五十四集團軍,第四步兵師尚可一戰。
只是,輕型裝甲部隊在山區的戰鬥力不見得比重型裝甲部隊差。
此外,第五十四集團軍並非美軍熟悉的那種輕型化部隊。
在大量配備輪式裝甲車輛的時候,第五十四集團軍沒有放棄中隊的傳統,即高度重視部隊自身的戰鬥力,而不是嚴重依賴其他軍兵種的支援力量,因此第五十四集團軍擁有不亞於重灌集團軍的火力配備。
在這個總兵力只有二萬八千人的集團軍中,有三個炮兵旅!
按照入朝時的配備,第五十四集團軍擁有三個炮兵旅與六個炮兵營,擁有一零五以上自行火炮四百二十四門、一二二以上自行火箭炮一百二十八門,此外各個步兵營的炮兵連還擁有八二以上迫擊炮近三百門。
從火力配備上看,在七個主力集團軍中,第五十四集團軍僅次於第三十九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