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4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只有五架,即便加班加點,月產量最多達到十架。要想提高產線產能,首先得招聘更多的工人,然後得對工人進行基本培訓,至於建造第二條戰鬥機生產線,更需要時間,肯定無法在兩個月內讓生產線達到最大產能。在戰爭動員下,也需要大概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實現,而中國沒有進行戰爭動員,也不可能進行戰爭動員,提高軍事產能自然更加困難。

J10如此,其他先進戰鬥機的情況也差不多。

事實上,即便產能上去了,這些第三代戰鬥機也很難讓志願軍奪回制空權。

在不考慮使用電磁武器的情況下,志願軍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制資訊權,沒有一種足以對抗F22A的制空戰鬥機。如果使用第三代戰鬥機,只能以數量取勝,而志願軍空軍的規模肯定無法超過聯軍。

能解決問題的,只有還在試飛的J20。

可惜的是,這種被寄予厚望的戰鬥機,最快也要到二零一五年才能完成試飛,量產更是幾年後的事情了。

按照總參謀部的安排,到十月六日,也就是地面部隊補充到位的時候,志願軍最多能獲得一百二十架戰鬥機,其中八十架是J10與J11B,因此到時志願軍的制空戰鬥機數量在一百架左右。

這個數量,肯定不足以挑戰聯軍的制空權。

為了獲得更多的戰鬥機,黃峙博專門安排母祁鐵回到北京,聯絡各大軍區,想方設法的從其他部隊借調戰鬥機。

母祁鐵盡了全力,可收效並不大。

為了支援志願軍,其他部隊已經把編制壓到極限,一些航空團只有幾架用來應景的戰鬥機,還有一些部隊甚至暫時撤消編制,把飛行員安排到訓練部隊,去飛教練機了。就算其他部隊的指揮官給黃峙博面子,最多能借來一二十架戰鬥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