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的物資並不少。
重要的是,利用這幾天,第四十七集團軍構築了一道較為堅固的防線。
在其後方大約十公里處,第十三集團軍構築了第二道防線。
此外,在美軍打過來之前,黃峙博就讓第五十四集團軍南下,充當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的戰略預備隊,第二十四集團軍也把防線往南推進了三十公里,縮小了前沿防線與後方戰略防線之間的空隙。東線戰場上,第六十五集團軍又攻轉守,沿著實際控制線構築防禦陣地。西線戰場上,第三十九集團軍得到第十六集團軍的支援,穩住了臨川江防線,而且一度派遣偵察部隊渡過臨川江。
對美軍來說,可以調動的兵力就沒有這麼充足了。
在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威脅下,第一裝甲師必須堅守臨川江防線,別說參與反擊,連抽調兵力支援反擊都辦不到。
因為在奔襲席屯裡的時候損失了一個加強旅,又往春川派了一個旅,所以第二裝甲師僅剩下一個旅的兵力,勉強能夠守住東豆川與議政府,確保從首爾到春川的鐵路線與公路線不會被志願軍切斷。
西線戰場上,僅有的一個國民警衛隊師面對第六十五集團軍,肯定無法動彈。
結果,在部署反擊的時候,博茨曼只能動用剛剛重建的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此外部署在春川的國民警衛隊師最多能夠起到一些支援作用。
用兩個師反擊兩個集團軍,博茨曼很沒信心。
只是,他必須打,因為在十二月三日,也就是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歸建當天,林德伯格給他下達了命令,美軍必須發起反擊,奪回失地,為接下來的停戰談判創造有利條件。
顯然,對總統來說,這場戰爭已經持續得夠久的了。
持續得越久,意味著戰爭開支越大。
雖然博茨曼不是政治家,不知道花了多少錢,但是可以想像,在連續兩次戰役中,美軍丟掉了六個師的兵力,損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