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魚雷就能炸斷航母的龍骨,更何況三條魚雷。
即便“華盛頓”號的滿載排水量接近十萬噸,也承受不了這麼嚴重的打擊。
(未完待續,閱讀最新章節請訪問:。)!~!
..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擊得手
第一百一十一章一擊得手
中雷後大約十五分鐘,“華盛頓”號艦體斷裂。
在此之前,艦長已經下達棄艦令,讓官兵達上救生艇。因為艦體突然斷裂,所以很多官兵沒有及時登上救生艇。一些已經登上露天甲板的官兵直接跳海逃生,一些留在艙室裡的官兵則沒有這麼幸運了。
萬幸的是,即便斷成兩截,“華盛頓”號也沒有立即沉沒。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之內,又有大約一千名官兵從斷裂的前部艦體中逃了出來,其中絕大部分都得以倖免。最終跟隨前部艦體沉入大海的,大概有三百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前部彈藥庫的官兵。
因為後部艦體的儲備浮力遠大於前部艦體,所以一直沒有沉沒。
直到十多個小時後,隸屬於第71艦隊的驅逐艦趕到,救走了被困官兵後,才用艦炮擊沉了後部艦體。
“華盛頓”號的頑強表現,充分證明了美軍超級航母的強大生存力。
在這艘戰艦上的五千多名官兵中,只有六百多人陣亡,其中一百多人被魚雷炸死,絕大部分官兵都倖免於難。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華盛頓”號被魚雷擊中之後,“加利福尼亞”號沒有浮上海面,而是轉為向東,搜尋襲擊“華盛頓”號的中國潛艇。
此時,美軍艇長堅信,襲擊“華盛頓”號的是中國海軍的攻擊核潛艇。
在此之前,美軍艇長已經收到情報,即有數艘中國海軍的常規潛艇從宗谷海峽進入日本海。只是這些潛艇的航速非常低,不大可能在這個時候趕到鬱陵島附近,也就不大可能對航母戰鬥群構成威脅。
問題是,中國海軍出動的只是常規潛艇嗎?
美軍艇長並不懷疑敷設在宗谷海峽裡的海底反潛偵聽網,但是他覺得,中國海軍的攻擊核潛艇很有可能尾隨在常規潛艇後面,悄悄進入日本海,在遠海加速航行,及時趕到了交戰海域。
果真如此的話,襲擊“華盛頓”號的不是一艘潛艇,而是兩艘潛艇。
理由很簡單:兩批魚雷分別從東面與東北面射來,因此是兩艘潛艇發射的魚雷。
按照這個判斷,美軍艇長讓“加利福尼亞”號轉向東北,利用戰鬥群裡戰艦沉沒時產生的噪聲做掩護,悄悄向中國潛艇所在海域靠近。
事實證明,美軍艇長大錯特錯。
他忽略了一個問題,即攻擊“華盛頓”號的絕對不是直航魚雷。
這五條魚雷不是攻擊核潛艇發射的,而是來自“海龍”號。
出手的時候,薩非墨耍了點小聰明,結果證明他做得恰到好處。
因為遲遲沒有發現那艘“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所以薩非墨在何時動手、以及以什麼方式發起攻擊的問題上非常猶豫。機會就在眼前,可是在有可能全身而退的情況下,他不得不考慮潛在的威脅。
如果那艘“弗吉尼亞”級潛艇就在附近,魯莽發起攻擊,將招來殺身之禍。
深思熟慮後,薩非墨決定採用一種從來沒人在實戰中使用過的攻擊手段。
利用美軍戰艦被導彈擊中,陸續發聲爆炸時產生的噪聲,薩非墨首先讓武器軍官為魚雷發射管注水,然後開啟發射管前蓋。
因為不是所有戰艦同時被導彈擊中,產生的噪聲是斷斷續續的,所以在正常情況下一分鐘之內就能完成的準備工作花了十多分鐘。
多花點時間的好處是,“海龍”號沒有被十多公里外的美軍潛艇發現。
做好準備後,薩非墨首先發射了兩條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魚雷。
因為美軍潛艇很有可能就在附近,所以他讓兩條魚雷以最低航速自航出管。只是,這兩條魚雷沒有直接奔向“華盛頓”號,而是先向東北方向航行,在到達十五公里外的轉折點後才切斷導線,轉為向“華盛頓”號直線航行。
用同樣的辦法,“海龍”號又發射了三條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
為了讓兩批魚雷在同一時間擊中目標,三條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在離“海龍”號大約十二公里,也就是“華盛頓”號東邊轉向。
因為魚雷線上導階段以最低速度航行,所以這段在最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