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馬尼亞島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島嶼,也是西南太平洋上除紐西蘭的南島與北到之外最大的島嶼。暫且不說塔斯馬尼亞島上有多少守軍,僅僅是控制這座島嶼就需要數個陸戰師。更重要的是,塔斯馬尼亞島在塔斯曼海西南,在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分界線上,中國陸戰隊需要逾越珊瑚海與塔斯曼海,奔襲數千公里才能登上塔斯馬尼亞島。就算佔領了塔斯馬尼亞島,以這裡為基地,也得首先把物資送過去,然後再送往澳大利亞。結果就是,海運航線增加了數千公里,作戰壓力有增無減。
到最後,龐躍龍也不得不承認,間接在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登陸的可行性不高。
這下,就只能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登陸了。
當然,在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登陸的可能性也不大,問題與在東部地區登陸一樣,缺乏前進基地。
當時,龐躍龍仍然抱著保守打法,認為應該選擇澳大利亞的西北角。
原因很簡單,雖然澳大利亞東北角離索羅門群島最近,而且向南推進一千多公里就能到達布里斯班;而在西北角登陸,就算能控制達爾文港、珀斯港,也需要橫跨整個澳洲大陸才能到達澳大利亞東部地區。但是澳大利亞東北角東面是大堡礁周都是淺灘暗礁,無法讓登陸艦隊進入,無法建立海上登陸場;西面則是被陸地三面包圍的卡奔塔利亞灣,登陸艦隊極易遭到打擊;如果讓艦隊集中到阿拉弗海,則只能在東北角的最頂端登陸,通往內陸的道路很有可能被美軍堵死。
直到這個時候,牧浩洋才提出放棄傳**術。
具體時間,應該是在二零五四年初,也就是索羅門群島血戰打響之後。
讓牧浩洋產生這一想法的主要原因,就是陸戰隊在索羅門群島上,已經證明能夠用空運支援地面部隊作戰。
緊接著,陸軍在大陸戰場上發動了哈薩克會戰與伏爾加格勒會戰。
在這兩場大型會戰中,空運部隊都有極為驚人的表現,承擔了大部分運輸任務,成為地面進攻的有力保障。
這些,都讓牧浩洋相信,空運部隊在逾越海洋之後,依然能支援地面部隊作戰。
所幸的是,說服龐躍龍不是什麼難事。
當時,龐躍龍也急於想攻打澳大利亞。別忘了,戚凱威在五月底才離開陸軍司令部,而龐躍龍與戚凱威一向水火不容。看到陸軍在大陸戰場上高歌猛進,龐躍龍只想早點率領陸戰隊攻上澳洲大陸。至於用什麼方式攻打澳洲大陸,龐躍龍並不在乎,只需能夠讓陸戰隊攻上澳洲大陸就行了。
也就是說,直到二零五四年初,牧浩洋才基本上確定了攻打澳大利亞的作戰行動。
現實上,即便到這個時候,牧浩洋手裡也沒有一份能夠實施的作戰計劃,因為在確定以空運為主的作戰方式之後,在進攻線路上,他與龐躍龍又發生了分歧,而且這次兩人的觀點恰好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對調。
龐躍龍認為,既然不用進行兩棲登陸,就應該間接攻打澳大利亞東部地區。
牧浩洋卻沒有這麼樂觀,終究這是第一次跨海實施的大規模空中進攻,所以他認為應該保守一些,比如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上岸。這麼做,能夠儘量避開集中部署在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美軍航空兵。
好像兩棲登陸需要考慮敵人的艦隊一樣,空中進攻肯定得考慮敵人的航空兵。
到二零五四年五月,一件突發事情,最終讓牧浩洋做出了決定,採納了由龐躍龍提出作戰方案。
第二百一十三章作戰計劃
第二百一十三章作戰計劃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T!~!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小國的立場
第二百一十四章小國的立場
讓牧浩洋決定在澳大利亞東北地區上岸,與一個人的不測死亡有關。大文學
此人就是東帝汶總理奧比耶。
到大戰迸發的時候,這個**了半個世紀的國家,依然是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一,全國大約兩百萬人中,有一百二十萬需要靠救濟度日,而且全國所需的基本物資基本上依靠國際援助。
在東南亞地區,東帝汶又是最不起眼的國家之一。
大戰迸發前,東帝汶是東南亞地區,除了永久中立的汶萊與親美的新加坡之外,唯一沒有與中國結盟的國家。
原因很簡單,東帝汶是一個天主教國家,有將近百分之九十五的國民是上帝的信徒。
當然,在大戰迸發前,東帝汶與中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