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能因而說弗倫奇沒有信心擊敗中國艦隊。
要知道,在海戰中儲存實力,不僅僅為了把戰艦帶回去,還是為了在遭受敵人打擊之後進行反擊。
問題是,珊瑚海上的戰局,確實讓弗倫奇缺乏信心。
按照他的要求,在六月十日之前,就應該讓新赫布里底群島上的空軍基地投入使用。現在已經是六月十二日了,不但空軍基地沒有投入使用,以至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更不清楚到時候有沒有戰鬥機可派。
要知道,在六月十一日,美軍喪失了三十三架轟炸機與一百六十七架戰鬥機。
雖然隊的喪失也不小,即便扣除戰報中的水分,也不會少於一百架,但是隊當天就補充了喪失的戰鬥機,而部署在澳大利亞的美國空軍沒有得到補充,也不知道能否得到補充。
照這個速度消耗下去,要不了十天,美軍就將拼光所有岸基戰鬥機。
到時候,就算修復了新赫布里底群島上的空軍基地,也沒有任何意義。
艦隊離港之前,弗倫奇就給五角大樓發了一封電報,希望馬歇爾上將盡快為澳大利亞增派戰鬥機。
可惜的是,弗倫奇得到的答覆非常含糊,即暫時沒有戰鬥機可派。
這怪不了馬歇爾,負責調派戰鬥機的是空軍參謀長阿諾德上將,而當時美國空軍在所有戰場上都遭到了巨大的壓力,各條戰線都在要求增派戰鬥機,而西南太平洋本來就不是空軍的主戰場。
嚴格說來,是在進入二零五四年之後,空軍才降低了西南太平洋戰場的等級。
當時,馬歇爾讓弗倫奇自己想辦法。
問題是,弗倫奇有什麼辦法好想?
要知道,美國海軍根本沒有岸基戰鬥機,艦載航空兵全部在弗倫奇手上,陸戰隊航空兵的規模又非常有限,而且絕大部分作戰部隊都在澳大利亞。也就是說,當時能夠向澳大利亞增派戰鬥機的,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