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況來看,如果基裡連科沒有堅持,而是採納了德羅尼的建議,那麼格羅茲尼的戰鬥就將在二月二十三日、或者二十四日結束。如此一來,美俄聯軍在斯塔夫羅波爾的慘敗就沒有多大影響了。
可惜的是,格羅茲尼的美俄聯軍沒有投降。
雖然在一月二十四日夜間,得知斯塔夫羅波爾失守後,基裡連科就給布魯希洛夫發去電報,宣稱將與格羅茲尼共存亡,而其間接含義就是,格羅茲尼已經守不住了,但是直到二十五日,布魯希洛夫才把這封至關重要的電報交給諾日羅夫。從時間上看,布魯希洛夫只耽擱了幾個小時,可是這幾個小時卻至關重要。
二月二十四日夜間,諾日羅夫決定協助格羅茲尼的美俄聯軍突圍。
不是向南突圍,而是向北突圍
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諾日羅夫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收到了德羅尼少將從格羅茲尼發來的訊息。因而有理由判斷,在俄軍留下來殿後的情況下,諾日羅夫認為有辦法把兩個美軍師救出來。
當然,必須為此動用預備隊,打一場至關重要的戰鬥。
諾日羅夫選擇的反擊地點,正是第一三九集團軍駐守的埃利斯塔。
也就是說,透過反擊埃利斯塔,打通前往格羅茲尼的地面交通線,並且對圍攻格羅茲尼的隊的後勤補給線形成要挾,迫使隊回防,格羅茲尼的兩個美軍師則將趁此機會向北突圍。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諾日羅夫的這個決定是美俄聯軍在這場會戰中戰敗的主因。
客觀的講,這個決定確實非常錯誤。大文學
要知道,在這場意義嚴峻的會戰中,兩個美軍師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即便突圍成功也很難扭轉戰局。如果說有什麼意義的話,最多隻能證明,隊的戰線並不堅固,只能提振美俄聯軍計程車氣。
可是,風險卻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