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部分(1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會戰打響後,地面進攻卻沒有開始,除了魏成龍故意拖延地面進攻,也與前線部隊的情況有關。

相對而言,第三十九集團軍的情況最為蹩腳。大文學

與戰前相比,第三十九集團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就是“瘦身”,即裁掉過多的裝甲部隊,補充一支陸軍航空兵聯隊,兵力控制在五萬人左右,與其他甲類集團軍相當,不再是獨一無二的重灌集團軍。

對第三十九集團軍來說,這樣的裁減是有利的,比如丟掉了沉重的後勤保障負擔。

按照戰前的編制,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後勤保障總量是其他集團軍的一點五倍,更適合在本土作戰。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已經證明,絕大部分時候,增大集團軍的編制規模並不能有效提高集團軍的作戰能力。即便在戰術層面上,編制規模的大小也不是決定戰鬥勝負的主要因素了。

綜合這些情況,第三十九集團軍在參戰前就完成了瘦身工作。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第三十九集團軍仍然是中國陸軍中的王牌部隊,戰鬥力絕對排在前兩位。

只是,在阿赫圖賓斯克戰役後,第三十九集團軍遭到了很大的“打擊”。

不是的打擊,而是心理上的打擊。

在第三十九集團軍身上,中國陸軍存在的一個問題暴露了出來:迅速擴充軍隊規模導致官兵素質降低。

前面已經提到,在戰爭迸發後,戚凱威開始破格提拔士兵擔任軍官。

雖然戚凱威早就有所準備,即在和平時期,中國陸軍的建設以培養骨幹人員為主,以便在大戰時迅速擴充軍隊規模,因而除了軍官,士兵也獲得了很多培訓機會,軍士在士兵中的比例超過了八成,而幾乎所有非專業性軍士都能在進行簡單培訓後成為基層軍官,這就意味著,中國陸軍中有將近四十萬基層軍官儲備人才,而在大戰時期,能夠在此基礎上把軍隊規模迅速擴充到四百萬以上。大文學但是在進行擴充的時候,也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即迅速擴充兵力必然會導致官兵素質下降,從而導致軍隊的總體戰鬥力下降。當時,帶頭反對的就是魏成龍,在他看來,陸軍應該仿效陸戰隊,建立高效計程車兵培訓機制,並且把新兵的培訓週期延長到一年以上。魏成龍的想法很好,可是根本辦不到,因為陸軍不是陸戰隊,陸軍面對的嚴酷環境也不是陸戰隊能比的。要知道,在陸戰隊身後還有強大的海軍,只需海軍還在大洋上活動,陸戰隊遭到的壓力就不是很大,最多不過推遲發動戰略反擊的時間。陸軍就沒有這麼好的環境了,蠕國不能在戰時迅速擴充兵員,那麼在強敵寇邊的時候,所要面對的就是**的危險。

不可否認,魏成龍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主要就是,決定陸軍戰鬥力的基礎因素中,除了優良的基層軍官,還得有同樣出色的軍士與鍛鍊有素的戰士。

可見,戚凱威採取的方式,實際上只重視基層軍官,忽視了軍士與戰士。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軍隊規模迅速擴充的時候,各支作戰部隊的戰鬥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主要就是,為了擴充軍隊規模,各甲類集團軍的基層官兵大批晉升為軍官,而補充到這些部隊裡的,就是那些只鍛鍊了不到半年的新兵。

第三十九集團軍也不例外,在開赴遠東戰場後,該集團軍流失了六成的基層官兵。

雖然補充兵員不是難事,而且中國陸軍的鍛鍊水準也超過了其他國家的陸軍,但是徵召的新兵依然是新兵,肯定比不上戰前服役的職業軍人,更比不上經驗豐富的老兵,戰鬥力下降在所難免。

相對而言,官兵心理素質的降低程度最為顯著。

阿赫圖賓斯克戰役結束後,第三十九集團軍有差不多八千名官兵接受了心理諮詢,其中三千一百六十七人被診斷患上了“戰爭綜合症”,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而且有六百多名官兵被遣返。

現實上,當時隊對心理醫學還不夠重視,很多患了“戰爭綜合症”的官兵只能得到戰地醫生的協助,而戰地醫生中幾乎不懂心理學,往往會開一些抗抑鬱藥物,把“戰爭綜合症”註釋為一種高壓力下的精神病症,而沒有給予正確的治療。當時,只有極少數病症嚴峻到已經影響了正常活動的官兵,才會被遣返,送到後方的大醫院裡,接受心理學專家的特地診治。

其實,正是阿赫圖賓斯克戰役,開始讓中國陸軍重視心理疾病。

只是,在二零五四年初,中國陸軍中的心理學專家還不是很多,而且對官兵的心理狀態也不夠重視。要到二零五五年下半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