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說,類似的事情每天都會發生。
只是,魏成龍沒有讓部隊停止進攻,因為沒有這個必要。
第一百六十九章亂戰
第一百六十九章亂戰
第一百六十九章亂戰
已經無法考證是哪個參謀出的主意,十二月三日發動的進攻,被稱為“暴風雪”。
這也確實是一場暴風雪。
如果說前面七天,是大自然颳起的暴風雪,那麼從十二月三日開始,就是隊製造的“暴風雪”,一場針對六百多萬美俄聯軍、持續了數個月,橫掃了整個烏拉爾地區的暴風雪。
當時,沒有想到,隊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略進攻。
要知道,最惡劣的天氣剛剛過去,並不意味著天氣已經轉好。十二月三日,烏拉爾南部地區的平均氣溫依然在零下四十度左右,區域性地區達到了零下五十度,而且平均風速在六級以上。
在任何一名將領看來,這都不是發動進攻的好時候。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進攻當天,中國炮兵的作戰效率就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主要是過大的風速嚴峻影響了遠端電磁炮的打擊精度。此外,過厚的積雪,也對炮彈產生了影響。在打向阿克託別的炮彈中有百分之二十沒有爆炸。主要就是積雪過厚,導致安裝了炮彈上的高度引信失靈。即便採用碰炸引信的炮彈沒有遭到太大影響,因為積雪下的地面完全凍結,比岩石還要堅硬,可是炮擊效果也大打折扣。
前三天,隊的進展都不是很理想。
大部分時候,只有裝備了極地型地面戰平臺的偵察部隊能夠作戰,而主力部隊只是在冰天雪地裡向前推進。更要命的是,為了趕在日落前紮營,及時搭建好營房,主力部隊每天的推進距離不會超過二十公里。
以二十一世紀中葉的標準來衡量,這個推進速度簡直就是龜爬。
所幸的是,駐紮在前沿戰線上的俄軍的處境愈加蹩腳。惡劣的天氣,使得絕大部分俄軍主戰裝備都無法使用。更重要的是,已經吃夠了苦頭的俄軍官兵根本無心應戰,也沒有能力作戰。
三天下來,隊沒有推進多遠,反而收了不少戰俘,幾乎都是偵察部隊的功勞。
比如,十二月五日,挺進到阿克託別的第一三八集團軍的一支連級偵察部隊,就在幾乎沒有遇到抵抗的情況下,俘虜了一個整建制的俄軍步兵團,大約兩千名俄軍官兵非常自覺的放下了被凍住了的槍支。
第二天,第一三九集團軍的一個偵察營,以至整建制的俘虜了一個俄軍步兵師。
只是,該師在投降的時候,只剩下了不到六千名官兵,另外三千多名官兵都在過去幾天的嚴寒中被凍死、或者凍傷後去了後方的戰地醫院。留下來的六千名俄軍官兵,也只剩下了當天的口糧,而且燒光了一切能燒的東西。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隊晚來兩天,這些俄軍官兵都會被凍死。
這樣的情況,明顯超出了戚凱威與魏成龍的預料。
到十二月五日,隊收留的戰俘就超過了二十萬人,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又冷又餓的俄軍官兵。
如何處理這麼多的戰俘?
當天晚上,魏成龍不得不下令讓部隊停止前進,然後出動第二梯隊,先把收留的戰俘送回後方的集中營。
結果,十二月六日,天氣奇觀般的好轉了。
所幸的是,前線部隊早就有所準備,而且魏成龍也拿到了專家提供的天氣預報,不然不會讓第二梯隊去押送戰俘。
當天下午,第一三八集團軍攻佔了阿克託別,戰俘名單上又增添了十五萬人。
投降的依然是俄軍,而且依然是又冷又餓的俄軍官兵。
雖然天氣好轉,俄軍能夠使用主戰裝備,至少槍支不會被凍住無法使用,但是俄軍已經沒有了戰鬥的勇氣,因為持續了十天的嚴寒,已經耗光了他們的生存物資,後方又無法把物資送上前線。
對俄軍官兵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嚴寒。
面對不用為保暖與肚皮憂愁的人,俄軍官兵除非想在冰天雪地裡自生自滅,不然就只能投降。
要知道,如果俄軍不投降,第一三八集團軍就不會進入阿克託別。
對付負隅頑抗的俄軍,最好的辦法就是包圍封鎖。這一招,在隨後的戰鬥中,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以阿克託別的守軍來說,只需圍困持續一週,恐怕就會出現人吃人的慘劇。
要知道,嚴寒只是減弱了,十二月六日的平均氣溫仍然在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