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門群島的運輸船隊。這些巡查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後來至少有六支船隊遭到潛艇伏擊與之有關。只是在這個方向上,美軍巡查機必須面對中國戰鬥機的攔截,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到索羅門群島戰役結束的時候,美軍在這個方向上喪失了近兩百架巡查機,以及大約一千八百名機組成員。當時,美軍把前往密克羅尼西亞與菲律賓海搜尋運輸船隊的行動稱為“死亡任務”,就是因為出動的巡查機中,有四成無法返回基地,而且被擊落的飛行員根本沒有生還的可能。
打破交戰是弗倫奇的一個辦法,但不是全部辦法。
到年底,聚集在澳大利亞的艦艇已經超過了八百艘,大部分都是小型艦艇,特別是導彈艇與水翼艇。後來,美軍還利用澳大利亞的造船廠,大批次生產速度在六十節以上的新式水翼導彈艇。
這些小型艦艇對登陸艦隊、運輸船隊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要挾。
從某種意義上,其形成的喪失超過了美軍其他作戰部隊。特別是在夜間,這些由玻璃鋼等非金屬材料製成的小型艦艇很難被雷達發覺、也難以被肉眼看到,往往能夠出其不意的發動襲擊。後來,美軍還研製出了由燃料電池驅動的高速導彈艇,就更難以被探測到了,因為這種導彈艇沒有明顯的紅外輻射特徵,也就不容易被紅外裝置探測到,而在夜戰中,紅外夜視儀是最主要的探測裝置。
針對美軍的導彈艇突擊,中國海軍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
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由驅逐艦組成編隊擴大巡查範疇,而且為驅逐艦配備特地用來對付小型艦艇的武器與彈藥。最有效的武器,就是七十毫米電磁速射炮,所需要做的,只是為電磁炮提供高爆彈。
實戰證明,稠密的彈雨在對付小型艦艇時同樣有效。
除了被動防禦,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主動進攻,打擊美軍艦艇所在的港口。
從二零五四年四月份開始,在轟炸機群規模擴大之後,中國空軍就開始重點轟炸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港口,還數次從馬里亞納群島出動轟炸機,長途奔襲紐西蘭,轟炸了惠靈頓等地的港口。
當然,襲擊運輸船隊,也是打擊美軍的有效手段。
“金槍魚”級全電動潛艇大批次服役之後,就集中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動,伏擊美澳航線上的運輸船隊。為了支援潛艇作戰,陸戰隊還隨後攻佔了新喬治亞島,並且在這裡修建了三座特地供遠端巡查機使用的機場。此外,海軍在二零五四年,用大型電動運輸機改裝了航程超過兩萬公里的遠端巡查機,特地用在太平洋戰場上,執行搜尋美國船隊、協助潛艇作戰的任務。為了掩護這些遠端巡查機,海軍還在J的基礎上,開發出了作戰半徑達到三千公里的J。
總而言之,雙方都在想方設法的壓垮對手。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的最後一個月,另外一場重頭戲開始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無所不用其極
第一百六十七章無所不用其極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T!~!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暴風雪
第一百六十八章暴風雪
戚凱威的大陸進攻行動原本計劃在十一月底開始,只是受天氣因素影響,被迫推遲到了十二月初。大文學
十一月下旬,歐亞大陸遭遇了自全球自然災害之後,規模最大的一場暴風雪。
這場暴風雪東起俄羅斯的遠東地區、西到東歐的波蘭,覆蓋了歐亞大陸北部地區,從十一月二十六日開始,不斷持續到十二月二日。在這七天內,區域性地區的降雪量超過了五百毫米。有的地方,一夜之間的積雪深度就超過了一米。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新西伯利亞的降雪量更是達到了創歷史記錄的四百七十毫米。僅僅一個晚上,這座被戰火完全摧毀了的城市就被大雪淹沒了。
伴隨著暴風雪到來的是急劇降溫。
十一月二十六日,俄羅斯遠東與西伯利亞地區的溫度就驟降了十七度,夜間最低溫度為零下四十二攝氏度。在十一月二十九日,位於圖拉北郊的一座氣象站測得了除全球自然災害期間,有氣溫記錄以來的最低溫度:零下八十四攝氏度,而當天受暴風雪影響的其他地區的最低氣溫都在零下四十度以下。
這是個什麼概念?
要知道,往常在這個時候,俄羅斯的平均氣溫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即便是最低氣溫也只有零下四十度。
惡劣的天氣,帶來了非常嚴峻的問題。
當時,中國陸軍的寒帶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