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部分(3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加了好幾倍。要知道,炮彈的質量與口徑的三次方成正比,口徑增大一倍,炮彈質量就增大七倍。

以海軍的標準,在配備一個基數彈藥的時候,第二代末段攔截系統的系統總質量達到了五百五十噸。在這五百五十噸中,電磁炮本身就重達七十噸,而一個基數的彈藥與配套裝置重達二十五噸。

這個重量,已經使其難以準備小型艦艇了。

現實上,這也是海軍主力戰艦的排水量為什麼越來越大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認的是,第二代末段防禦系統的作戰效率比第一代高得多,而且能夠執行一些特殊的任務。比如在配備穿甲彈的時候,就能變身為反裝甲武器,如果配備高爆彈,還能打擊防禦工事。

當然,這些特殊用途,都很少發揮作用,其主要價值還是進行防空反導作戰。

針對超重的問題,陸戰隊選擇了一個最簡單的辦法:減低系統的持續作戰能力,以降低系統總質量。

比如,把海軍要求的一百二十次攔截作戰標準降低到六十次。

僅此一項,就能把系統質量降低百分之四十。比如,減少一半的備彈能減重十噸,而儲能系統能減重五十噸以上,電磁炮的冷卻系統能減重十五噸,電磁炮本身能減重二十噸,還有其他方面都能減輕不少重量。

簡化之後,陸戰隊版的末段防禦系統只有三百三十多左右,配上行走機構,總質量不會超過四百噸。

現實上,這依然超過了陸軍的質量限制,即無法用一架大型電動運輸機空運。

只是,對陸戰隊來說百噸是一個能夠接受的重量,因為陸戰隊的主要運輸手段既不是大型電動運輸機、也不是列車,而是大型登陸艇與氣墊登陸艇。當時,陸戰隊擁有載重能力超過五百噸的大型登陸艇,以及載重能力超過三百五十噸的氣墊登陸艇,前者能運送一整套末段防禦系統,後者則能運送除行走機構之外的整套系統。在戰術使用上,陸戰隊愈加註重灘頭防禦,因而對整個系統的戰術機動效能沒有太高的要求,因而就算不能把行走機構送上海灘,也不是大問題。

結果就是,在陸軍不感興趣的情況下,陸戰隊單獨完成了第二代末段防禦系統的研製開發工作,並且在二零五一年開始採購,在戰爭迸發前獲得了十二套,到二零五二年底增加到了六十套。

當時,陸戰隊為每個陸戰師配備了十套末段防禦系統,其中六套是第二代。

只是,在作戰的時候,這些末段防禦系統不是間接編在陸戰師裡面的,而是編在了登陸艦隊裡面。在使用的時候,由前線指揮官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即把這些防禦系統部署到最有需要的地方去。

當時,登陸旺烏努島的陸戰隊總共有四十套末段防禦系統。因為戰前加強,所以有三十二套是第二代,只有八套是第一代。鑑於二十三日遭到的空襲,以及在登陸當天晚上遭到的偷襲,司馬文正把四十套末段防禦系統全部送上了島,八套用在北面的灘頭陣地上,十二套用在西北的臨時港口,八套用在東南的炮兵陣地,八套用在南面的兵營套用在位於港口與炮兵陣地之間的彈藥儲備地點。

這種相對分散的部署方式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旺烏努島是一座“大島”。

從面積上看,旺烏努島是沖繩島的兩倍多,而且外形比較規整,最寬與最長都在四十公里左右。也就是說,集中部署末段防禦系統的話,不足以掩護整座島嶼,只能把末段防禦系統部署在重要地點附近。

司馬文正的部署方式沒有錯,在戰鬥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只是,他忽視了對兵營的保護力度。當時,部署在兵營附近的是八套第一代末段防禦系統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司馬文正這麼部署,最主要的原因是送上岸的小型聚變供電系統總共只有四套,因而只能透過電纜向部署在兵營的末段防禦系統供電,而第一代的電能消耗只有第二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受電力供應影響,只能在兵營附近部署第一代末段防禦系統。

突破艦隊防空網的一百五十枚重型巡航導彈中,只有不到五十枚突破了陸戰隊的戰區防空系統。

當時,只有六枚重型巡航導彈飛向兵營,其中五枚被擊落。

可是,就是沒有被擊落的那一枚,擊中了兵營西北角計程車兵餐廳,而當時餐廳裡至少有八百多名軍人正在用餐,還有上千名軍人在附近。這枚導彈,間接奪走了六百四十七名官兵的性命,還導致八百多人受傷。

現實上,這也是美軍收穫的唯一的戰果。

當時,其他重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