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依次出動探險飛船,確保所有探險飛船在同一時間到達目標星系,並且同時完成探險工作。如此一來,如果在探測區域內出現了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那就能在幾乎同一時間內,徹底摧毀外星文明,確保人類文明不會遭到反擊。
要知道,在第一次宇宙戰爭中,正是人類文明的反擊毀滅了“星敵”文明。
結果,探險活動,成為了一種半軍事化的活動,所有的探險家,都得跟宇宙人類政府簽署一份軍事合同。
也就是說,探險家同時也是準軍事人員。
當然,變化不僅僅只有這麼一點。TT!~!
..
第三百一十七章 文明的上帝
當時,在宇宙探險中,還有一個極為顯著的變化。
這就是,每一次搜尋的區域,都由人類文明的活動半徑決定,因此每一次探險活動花費的時間呈幾何級數增長。
事實上,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透過第一次宇宙戰爭,人類文明總結了很多經驗教訓,其中就有一點,即一個文明的活動半徑幾乎決定了這個文明的生存機率。
說得簡單一點,文明的活動半徑直接代表了文明的實力。
在宇宙文明中,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適用法則,幾乎可以用到任何一個文明身上,而且幾乎屢試不爽。
根據這個結論,科學家給出了一個推論,即在於更加強大的文明交戰時,人類文明的前沿戰爭理論根本派不上用場,所以人類文明在擴張的道路上,前沿戰爭理論只能用在對付比自己小、或者是相當的文明上。如果遭遇了比自己更加強大的文明,那麼人類文明就得尋找別的戰爭理論了。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人類°文明本身的活動半徑決定了宇宙探險的活動區域。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人類文明的活動半徑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