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是,中國與美國原本是全球最大的兩個化石能源消費國。
在聚變核能得到推廣應用之前,中國與美國就消耗了全球百分之六十的化石能源。
當中國與美國的化石能源消耗量急劇減少之後,全球的化石能源消耗量,在大戰爆發的前一年比二零三五年降低了百分之六十
這是個什麼概念?
這相當於人類排放到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至少減少了百分之五十。
結果就是,大氣層所含二氧化碳變化率超過了百分之一。
事實上,這也是全球氣候在二零四五年之後開始變冷的直接原因,也是科學家提出應該砍伐森林的直接原因。
說得極端一些,在聚變核能全面取代化石能源之後,恐怕每年都要燒掉一些森林,往大氣層中排放足夠多的二氧化碳。
搞清楚了這個道理,就能明白,海因裡希的瘋狂計劃,實際上毫無意義。
要知道,就算美洲大陸上的植被全部遭到破壞,全球氣候也不會出現太大變化,大不了讓幾個國土面積巨大的國家繼續搞綠化。事實上,從技術角度上講,能源不成問題,人類已經能夠對氣候進行微調了。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美**方如果採用了海因裡希的瘋狂計劃,吃苦的肯定不是中國。
第一受害者,絕對是美洲大陸上的十多億平民,以及那些依靠植被為生的野生動物。
說得再簡單一些,只要美**方領導人稍微有點頭腦,就不會做如此愚蠢的事情。
在戰後,海因裡希也接受了審判,只是因為他的行為並沒構成直接危害,所以最後在國際戰爭法庭上被無罪釋放。
有趣的是,海因裡希在戰後,成了一個堅定的環保主義者,甚至是一個有點極端的“物種平等論者”。後來,他加入了一個極端環保組織,阻止各國政府有計劃的砍伐森林,並且參與了很多秘密襲擊活動。十多年後,他在新幾內亞島上參與一次破壞活動時,與隊友走散後失蹤。直到數個月後,搜救人員才找到了他的遺骸。殺死他的不是人,而是他致力保護的野生動物:鹹水鱷。
當然,這個代號“Z12”的計劃只是個笑話。
從危害性上講,最為恐怖的是代號“Z1”的專案,而且該專案,在美軍中又被稱為“末日計劃”。
與該專案有關的資料,直到大戰結束五十年後,才由中國官方公佈。
可以說,就算已經過去了五十年,哪怕是五百年,所有看過這些資料的人都能得出一個結論:在第三次世界大戰末期,人類命運命懸一線,離全面毀滅,也就只有一步之遙,沒有毀滅,只是運氣太好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瘋狂的頂點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T!~!
..
第二百六十五章 末日計劃
收費章節(12點)
第二百六十五章末日計劃
與美國在第三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末日計劃”有關的話題,一直備受爭議,而且很多人認為,中國公佈的那些署名為“美國國防部”、“美國戰爭委員會”的資料,實際上都是中國政府捏造的,其目的是要詆譭美國,藉以證明中國在大戰末期的很多極端行為,特別是全面戰略轟炸並沒做錯。大文學(_)
存在這樣的可能嗎?
客觀的講,中國確實要為戰爭後期的全面戰略轟炸做解釋,因為在明知道美國必然戰敗的情況下,依然按部就班的擴大轟炸範圍,而且把矛頭指向平民,本身就是戰爭罪行,並不符合打敗敵人的最終目的。
問題是,如果中國真要詆譭美國,需要等到五十年之後才公佈這些資料嗎?
顯然,這根本說不過去。
事實上,只要瞭解了“末日計劃”,也就能探明其中的原因了。
在美軍的規劃中,“末日計劃”是針對中國的全面毀滅計劃,可是具體實施的結果必然是全人類滅亡。主要就是,美軍來毀滅中國的手段是一種比核武器還要恐怖的武器,即反物質武器。
從理論上講,反物質武器也是核武器。
由此產生了一個問題,即中國是首先使用反物質武器的國家,只是沒有用在地球上,也沒有其他國家知道。
顯然,中國國家領導人肯定有所顧慮。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把美國的“末日計劃”在大戰結束的時候公佈於眾,那麼別人會不會認為,中國也有類似的軍事專案呢?如果說沒有,顯然不具有說服力,因為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