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部分(2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對中國本土進行了戰爭期間的最後一次轟炸。

從時間上看,美軍首先攻擊中國的軍事衛星。

雖然美國的航天活動已經停止了十多年,但是美國沒有喪失反衛星能力,而且當時的軍事衛星都在近地軌道上,極易受到攻擊。

事實上,在此之前,中**方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在年初的時候,也就是開始清理近地軌道上的太空垃圾之前,中**方首先想到美國也會利用開闢出來的近地軌道。

為此,中**方做了充足準備。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部署反衛星武器,在必要的時候擊毀美國的軍事衛星。

因為已經開始轟炸美國本土,而且即將登陸美國本土,所以美國不太可能大規模發射軍事衛星,對反衛星手段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當時,中**隊做了兩手準備,一是讓戰艦攜帶反衛星導彈,二是改裝一批轟炸機攜帶反衛星導彈。這些反衛星手段,足以確保擊落美國發射的軍事衛星。

當然,最有效的手段,還是阻止美國發射衛星。

為此,中國空軍重點轟炸了得克薩斯州的休斯敦,後來進入北大西洋的中國艦隊也轟炸了卡拉維拉爾角。大文學等到古巴參戰之後,中國空軍向古巴派遣了一支作戰力量,專門負責打擊佛羅里達州的美軍航天發射場。

透過積極主動的軍事打擊,美軍一直沒有能夠發射軍事衛星。

當然,美國也確實想過在二零五六年發射軍事衛星。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在二零五六年一月底,美**方就組建了一個專門機構,研究發射軍事衛星的可行性。隨後,美**方進行了更加全面的準備,比如委託洛馬公司的航天部門設計與製造軍事偵察衛星、通訊衛星與預警衛星,還向通用電氣公司下達任務,讓其組織一批火箭技術專家,設計一種運載能力在一噸左右的固體燃料火箭,準備用來發射洛馬公司製造的軍事衛星。

可惜的是,這些計劃都沒得到落實。

當時,洛馬公司的航天部門已經荒廢了十幾年,人才大量流失,而且也沒有多餘的能力生產軍事衛星。要知道,洛馬公司是F…51戰鬥機的子承包商,還是F…42戰鬥機的開發商與主承包商,另外參與了多種軍用飛機的製造工作,生產任務非常重,幾乎所有生產人員都沒有空閒時間。更重要的是,中國空軍逐步擴大轟炸規模,洛馬公司的飛機制造廠在主要打擊名單之內,而其在西雅圖的飛機制造廠還被迫向五大湖地區轉移,公司的情況非常混亂,根本無法組織衛星生產工作。

在火箭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雖然在大戰爆發前,美國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火箭製造技術,而且擁有世界上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最重要的是,這些用於商業航天活動的火箭不在核武器運載工具的銷燬清單之內,但是在戰爭時期,特別是在本土遭到轟炸時,美國根本無法生產超級運載火箭,甚至沒辦法制造出大型火箭的所有零部件,也就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小型火箭上了。

當時,美國準備研製的小型火箭,實際上就是以往的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

問題是,洲際彈道導彈作為核彈頭的運載工具,早就被銷燬了,儲存下來的都是射程在三千公里以內,不具備再入大氣層能力的戰術彈道導彈。大文學更重要的是,銷燬非常徹底,不但所有導彈被銷燬掉了,連導彈的設計圖紙、相關的工業生產裝置都被銷燬,而從事導彈設計與生產的人員,都受到了締約國的監督,不得再從事與導彈、火箭等有關行業。十多年過去了,美國根本沒有這方面的人才。

也就是說,美國不可能在短期內設計出一種能夠使用的固體燃料火箭。

顯然,製造就更加別指望了。

綜合這些因素,美國基本上放棄了發射軍事衛星的想法,只是沒有停止相關的研究工作而已。

當然,在戰爭後期,這種情況在美國極為普遍。

說得直接一些,在戰敗的威脅下,美**方把一切先進技術都當成了救命稻草,在相關研究上投入了巨大的力量。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二零五六年初,美國還啟動了核武器計劃。

從時間上看,美國的核武器計劃與軍事衛星、運載火箭計劃是同步進行的,及其載體就是沒有研製出來的固體燃料運載火箭。事實上,以美國的技術實力,只要能夠研製出能夠把衛星送入近地軌道的固體燃料火箭,就能研製出足以打到中國本土的彈道導彈,而且能為其裝上核彈頭。

事實上,這也是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