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比遠遠超過戰艦。
比如,一艘護航航母的實際價值只有一艘超級航母的二十分之一,常規作戰費用只有超級航母的十分之一,維護費用只有超級航母的五分之一,但是能攜帶三十架艦載戰鬥機、或者二十四架固定翼艦載反潛巡邏機,作戰能力相當於一艘超級航母的三成,其綜合效費比是超級航母的五到十倍。大文學
也就是說,用同樣的經費來採購護航航母,比採購超級航母划算得多。
正是如此,從二零五四年開始,中國海軍就開始大批次採購護航航母,甚至因此放棄了第六批超級航母的訂單。事實上,到大戰結束的時候,第五批超級航母都沒完全建成,最終只完成了四艘,其餘八艘在拆除敏感裝置後出售給了鋼鐵回收企業,而現役的超級航母只有三分之一保留了下來,其餘的都在大戰結束後的五年之內退役,部分封存了起來、部分低價出售給盟國、部分則成為測試新式反艦武器的靶船、還有一些被拖到南海成為了人造海底珊瑚礁的基石。
到二零五六年三月底,中國海軍中的護航航母已經超過一百八十艘。
這是個什麼概念?
按照一艘護航航母搭載三十架戰鬥機,這些護航航母總共可以搭載五千四百架,而實際遠不止如此,因為一些後期改進的護航航母的載機量超過了六十架,一些用三十萬噸級集裝箱貨輪改裝的護航航母甚至能搭載一百架戰鬥機。當時,部署在前線的一百五十艘護航航母總共搭載了八千架戰鬥機。
太平洋艦隊的十五艘超級航母,最多也就只能搭載不到一千四百多架戰鬥機。
這麼一比,就能發現護航航母群有多麼龐大了。
當然,如何部署與調動這些護航航母,絕對是一『門』科學。
從指揮的角度來講,同時調動一百八十艘護航航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同時指揮八千架戰鬥機作戰,也幾乎不可能。
所幸的是,當時海軍已經研製出了功率更大的電磁彈『射』器,能夠在甲板零風速、甚至是負二十五節風速的情況下,讓j…33m滿載起飛,不需要像以往一樣,必須讓航母迎風航行使甲板風速超過二十節。大文學如此一來,聚集在一起的護航航母就可以在錨泊的狀態下彈『射』與回收艦載戰鬥機。
簡化了使用方式,護航航母的價值大增。
除此之外,嶄新的軍事指揮體系也已成型,並且開始發揮作用。
事實上,這算不的軍事指揮體系,因為其核心,實際上就是基於軍事通訊衛星的指揮與通訊網路。
當時,中國在清除近地軌道太空垃圾的時候,也發『射』了數十顆軍事衛星。
這些軍事衛星,就在清理衛星群裡。
在清除太空垃圾的時候,中國採用的辦法是在同一條軌道上,部署一組清理衛星,數量在十枚以上,一枚清理衛星能夠清除掉前方橫向寬度一公里之內的太空垃圾,十顆衛星同時工作,就能清除一條寬度在十公里左右的軌道空間,而每一組中,還至少有兩顆備用的清理衛星,以便及時替換受損的清理衛星。在這些清理衛星後面,就是軍事衛星,包括通訊、偵察與警戒衛星。一般情況下,由六顆或者九顆軍事衛星組成一個衛星群,每一個衛星群裡至少有兩顆通訊、兩顆偵察與兩顆警戒衛星,以確保在任何情況下,每個型別的軍事衛星都至少有一顆能夠工作。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軍事通訊衛星,因此每個衛星群裡,往往有三顆、甚至更多的軍事通訊衛星,以便在必要的時候,比如穿越戰場上空的時候,讓幾顆衛星同時工作,為作戰部隊提供更多的通訊頻道。
事實上,這些通訊衛星也決定了軍事打擊的節奏。
當時,軍事衛星都處在低軌道上,在戰場上空滯留的時間在兩個小時左右,所以中國空軍的轟炸行動往往會集中在這兩個小時裡進行,即讓轟炸機在此期間進入轟炸區域,投下炸彈,在衛星通訊中斷之前撤出。
通訊效率提高,意味著指揮效率提高。
要知道,在大戰期間,限制指揮效率的結症就是通訊效率太低。
雖然利用超高空長航時無人飛機,軍事通訊情況有所改善,但是無人飛機的工作效率遠遠不如軍事通訊衛星,特別是覆蓋的戰場範圍僅有軍事通訊衛星的百分之一,而同時動用一百架無人機,意味著需要在這一百架無人機之間『交』換資訊,組建通訊網,從而大幅度降低了通訊效率。
用一顆通訊衛星取代一百架大型無人機,通訊效率自然提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