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部分(2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從九月二十一日開始,戰鬥進入了攻堅戰階段,演變成了瓜達爾卡納爾島上那種破壞美軍地下防禦工事的戰鬥。

事實上,這才是最讓陸戰隊頭痛的戰鬥。

當時,陸戰隊並沒有使用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用過的戰術,比如透過鑽井的方式,炸燬美軍陸戰隊的地下坑道,把藏在地下的美軍困在那些分開了地下設施裡面,讓美軍無法四處轉移。大文學

至於為什麼沒有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戰術,與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血戰有關,即陸戰隊認為瓜達爾卡納爾島上戰鬥演變成一場導致八萬多名官兵傷亡的血戰,與戰術錯誤有很大的關係。

顯然,這是一個極為錯誤的判斷。

不可否認,在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初期,中國陸戰隊犯了不少錯誤,也採用了很多錯誤戰術,但是一些正確的戰術非常值得肯定,比如分片區防守,只控制關鍵地區,不去佔領無關緊要的地方。

問題是,陸戰隊並沒正視這些問題,而是全盤否定了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攻堅戰術。

結果就是,毛伊島差點成為第二個瓜達爾卡納爾島。

所幸的是,美軍低彌計程車氣,在很大的程度上幫了陸戰隊的大忙,給陸戰隊造成的傷亡也微乎其微。

更重要的是,陸戰隊有較為充足的時間。

雖然牧浩洋明確要求,必須在年底之前全面控制毛伊島,後來還要求控制瓦胡島,但是與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相比,陸戰隊不用擔心來自外界的威脅,即部署在美國本土的軍隊很難馳援夏威夷群島,而其他島嶼上的軍隊更難以構成威脅,陸戰隊可以隨心所欲的在毛伊島上作戰。

對陸戰隊來說,在接下來的三個多月裡佔領毛伊島不是什麼難事。

只是,到了九月底,戰局發生了變化。

主要就是,司馬文正認為用不著把所有陸戰隊派往毛伊島,因此陸戰隊剩下的兵力能夠攻打第二座大島。

顯然,這正好符合牧浩洋的胃口,因為牧浩洋正準備讓陸戰隊攻打瓦胡島。大文學

十月三日,瓦胡島戰役打響。

可以說,牧浩洋有點操之過急,司馬文正也過於自信了。

要知道,毛伊島的美軍根本沒有堅守的意志,一個月之後就將投降,因此陸戰隊在十月底或者十一月初攻打瓦胡島,就能得到足夠的兵力,而在十月初攻打瓦胡島,等於耗光了所有預備隊。

當時,司馬文正手裡只有十二個陸戰師,已經有六個陸戰師在毛伊島上作戰。

也就是說,他手裡只有六個陸戰師可用。

雖然瓦胡島比毛伊島小得多,所需地面部隊更少,而且其他方面都不是問題,比如空中支援與炮火支援都很充足,不會因為同時攻打兩座大島而減弱,但是瓦胡島的防禦部署更加堅固,而且守軍的意志更加堅強。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等到陸戰隊登上瓦胡島,司馬文正才發現六個陸戰師根本不夠。

因為還沒有攻佔毛伊島,而且戰場離最近的中國空軍基地有一萬公里,超過了電動戰術運輸機的最大航程,所以向前線增兵,只能走海運。即便增援部隊在十月三日出發,也要五天之後才能到達。

事實上,增援部隊在十月五日才從阿拉普港出發。

也就是說,要在十月十日才能到達。

結果,瓦胡島上第一週的戰鬥,讓中國陸戰隊嚐到了苦頭,傷亡官兵超過一萬,而且陣亡將士就有三千多。

要知道,在毛伊島上,第一週陸戰隊總共也就傷亡了三千多人。

苦戰,產生了一個讓人意向不到的結果,即後來廣為人知的“水攻戰術”。

十月八日,陸戰隊第一次採用“水攻戰術”,向位於珍珠港北面的一處美軍地下工事裡灌入海水。

當時,陸戰隊總共打了十二眼鑽井,每眼鑽井的直徑都在二十厘米之上,能夠使灌水量達到每小時一萬二千方。鑽井打好之後,陸戰隊首先進行了輕微爆破,以防止地下工事裡的美軍堵住井眼,隨後調動二十四臺大型抽水機與二十四臺加壓機,開始晝夜不停的向美軍地下工事裡灌入海水。在灌水的時候,陸戰隊在十二眼鑽井附近修建了十二座高塔,每座高塔的容積高達兩千立方米,並且設有水位監視系統。兩天後,海水灌滿了美軍地下工事,高塔裡也儲滿了海水。又過了三天,陸戰隊把幾具攜帶了生命探測儀的水下機器人從井眼裡送進美軍地下工事,發現藏在工事裡的三千多名美軍官兵全被淹死,而且鄰近工事裡的美軍被迫封死了地下通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