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類地行星,小行星與巨行星的衛星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而開發這些星體,最欠缺的就是資源,而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水。這也是人類開始捕捉彗星,並且開發彗星的原因,因為大多數彗星的主體結構就是冰晶。另外,某些大型隕石上,擁有非常重要的稀有金屬。此外,用一些體積適中的隕石撞擊某些小行星、或者是巨行星的衛星,是進行星體改造,使其變得適合人類居住的最為有效的手段。
總而言之,在這一千年內,人類就像大災難後倖存下來的耗子,開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改善生存環境。
所幸的是,宇宙足夠大,有足夠多的可以利用的資源。
事實上,資源還不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
經過一千年的緩慢恢復,人類的人口增長到了三十萬億,已經超過了戰前,規模效應再次顯現了出來。
與戰前不同的是,這次人類變得更加分散。
三十萬億人中,除了大概四萬億居住在太陽系之外,另外二十六萬億分佈在大約十萬個星系裡面,也就是說每個殖民星系的平均人口還不到三億。當時,最多的一個殖民星系裡只有大約五十億人,還不到矇昧時代時期,地球上的人口數量,甚至比當時太陽系裡規模最小的殖民地還要少得多。
當然,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強了人類的凝聚力,提高了宇宙人類政府的地位。
可問題是,導致人口極度分散的主要原因,就是資源太少了,每一個殖民星系裡的資源都不足以養活更多的人。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在資源如此有限的情況下,有必要讓那二十億在戰爭中喪生的人復活嗎?
要知道,當時除了極少數地位顯赫的大人物之外,所有在參與了第一場宇宙戰爭,並且立下誓言要恢復人類文明,讓喪生的同胞復活的人都已去世,而後代需要承擔起前輩的文明義務嗎?糹T!~!
..
第三百一十五章 文明義務
對文明義務的質疑,引發了人類文明宇宙階段的第三次嚴重盼亂。
所幸的是,此時所有人都知道,人類能夠倖存下來,就必須團結,任何內部矛盾引發的戰爭,都將毀滅人類文明。
要知道,當時人類文明還沒有完全復興。
主要就是,人口太分散了,導致寄託著人類文明希望的重大工程,幾乎全部集中在太陽系內,因此人口的規模效應根本沒有顯現出來,人類在科技領域的發展速度,還沒有恢復到大戰爆發之前。
在這種情況下,內戰絕對會導致人類文明自我毀滅。
結果就是,這場內亂沒有演變成暴力衝突,而是發展成了一場遍及全人類的對文明義務的大辯論。
這場宇宙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全民大辯論,持續了足足兩百年。
必須承認,在任何文明階段,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那就是哲學。
在最初的階段,幾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類都反對承擔文明義務,認為一千年前的戰爭與他們沒有關係,他們沒有為先輩承擔義務的義務,而且人類人口已經夠多了,生存問題愈發嚴重,承擔義務只會壓垮人類文明。
只是,在辯論過程中,人類的集體意識開始轉變。
當時,一名大哲學家提出了一個非常極端的問題:如果承擔義務的是現在這一批人類的後裔,而他們拒絕履行文明義務,現在的人類會做何感想,還會在下一次宇宙戰爭中為了人類文明得以延續而勇於獻身嗎?
顯檳,那些反對承擔文明義務的人根本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事實上,這個問題說明了一個事實,即沒有二十萬億先輩的自我犧牲,人類文明早就消亡了,也就不會有現在的人類。由此得出的結論就是先輩立下的誓言,後備有承擔、並且履行的義務。
如果人類拒絕履行文明義務,那麼人類文明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最後,人類進行了宇宙文明階段的第一次全民公決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表示願意承擔文明義務。
隨後,“文明義務”被寫進了宇宙人類憲法,成為人類的最高法律條款。
也就是說,任何人做任何事,都不得違背文明義務。
簡單的說,文明義務就是每一個人都有維護人類文明、使人類文明得已延續下去,並且兌現與維護文明有關的所有承諾的義務。
這其中就包括對那些為了維護人類文明而獻身的同胞所做出的承諾。
可以說,在後來人類文明漫長的歷史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