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對人類的物理學家來說,絕對是晴天霹靂。
要知道,這意味著,在量子理論誕生了一百萬年之後,火星文明依然沒有避免大滅絕或者大遷徙。
當然,在另外一些科學家看來,這也正是火星文明大遷徙的證據。
按照這些科學家的觀點,火星文明在最後一百萬年裡面,很有可能已經進入深空,飛往其他星系,並且在其他星系建立了殖民地,開闢了新的家園,所以在火星的生態環境變得不再適合火星人居住的時候,最後一批火星人離開了火星,也從此離開了太陽系,去別的星系定居了。
當然,也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最主要的反對意見就是,既然火星人能夠飛往數光年、甚至數十、數百光年以外的星系開闢家園,為什麼不能在太陽系裡改造其他行星,或者是一些體積適中的衛星,使其成為火星人的家園?
要知道,火星的兩顆衛星上就沒有文明遺蹟。
不管怎麼說,對人類的物理學家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好訊息,因為這意味著,火星文明很有可能在量子理論誕生一百萬年之後,才掌握了光速飛行技術,或者了向其他星系移民的基本能力。
果真如此的話,人類要想在短期內突破量子理論的最後壁壘,肯定是毫無希望了。
只是·事物都有正反兩面。
在一些物理學家深感絕望的時候,另外一些物理學家卻覺得看到了希望,因為火星上的考古發現證明了一點,即火星文明的科技發展軌跡與人類文明完全不一樣·因此人類文明還有一線生機。
最大的不同,就是火星文明首先在量子理論上取得了突破,才誕生了重力場理論。
事實上,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後來,透過對其他文明,特別是在其他星系的考古發現,反覆證明了這一點·即絕大多數文明都是首先在量子理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才推匯出了重力場理論,最終使文明得到全面昇華。
當時,就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人類的科技發展軌跡非常反常,導致了很多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量子理論還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就誕生了重力場理論,從而讓很多科學家混淆了這兩種理論。
由這個觀點得出了一個結論:量子理論與重力場理論存在內在的必然聯絡。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一個最為偉大的結論。
要知道,人類在物理學領域,最欠缺的是理論基礎·很多大規模的物理學實驗都是由於理論缺乏而產生的必然結果。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因為沒有理論支援,所以人類的物理學家必須透過實驗來總結理論。
雖然這沒有違揹物理學的基本原則,即物理學本身就是透過觀察與實驗、總結客觀事物自然執行規律的科學,但是理論上的缺陷,使得人類在物理學領域的研究工作,走了很多的彎路。
當時,還有學者提出,火星文明花了一百萬年才從量子理論發展到重力場理論,很有可能也與理論上的欠缺有關。
後來·這個觀點也得到了證明。
在絕大部分宇宙文明中,理論欠缺都是導致文明發展受阻的根本原因,而從量子理論發展到重力場理論,每種文明都花費了很多時間來克服理論上的障礙,有的用了幾百年,有的則用了幾百萬年、甚至幾千萬年。
也就是說·這種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就是一個典型的機率**件。
原因很簡單,最基礎的理論,是很難透過大規模實驗總結出來的,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無法透過實驗進行總結,而是在相對論提出之後,透過實驗與觀測加以證實,確定了其正確性。
對人類文明來說,理論上的重大突破,也是一個機率性的事件。
這個機率的大小與什麼有關呢?
從理論上講,只與一個因素有關,即該文明獨立智慧個體的數量有關。
對人類文明來說,就是與人口數量有關。
幸運的是,人類把規模效應發揮到了極限,在短短兩百多年內,人口就急劇膨脹了將近一千倍。
這是個什麼概念?
除掉人均壽命延長產生的影響,在兩百年、大概八代人的時間內,每一代人的數量都增長了二點二倍。以就是說,在這八代人裡,即便按照結婚比例為百分之百計算,平均每對夫婦都養育了五個孩子。對高等智慧生命來說,這是一個極為驚人的膨脹速度。
要知道,在意味著,人類將在一千年內填滿整個太陽系,將不得不在之後去其他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