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時候,牧浩洋卻在傷腦筋。
“這些事不是你能決定的,畢竟元首與騰總這麼做,肯定有他們的道理。”周渝生知道牧浩洋心裡有疙瘩。“不管怎麼說,空中打擊已經開始了,而且損失沒有超出預期,在可控範圍之內。”
“十六個小時啊”
“你再急,這十六個小時也過去了。”
牧浩洋嘆了口氣,順手點上了香菸。
也許,周渝生並不認為十六個小時有多麼關鍵,但是在牧浩洋看來,這十六個小時很有可能改變戰爭程序。不是說提前十六個小時進行轟炸能夠降低多少損失,或者說取得更多的戰果,而是在這十六個小時內,日本完成了開戰前的必要準備工作,從而在對抗中掌握了部分主動權。
事實上,到七月一日傍晚,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根據母祁鐵從空軍司令部發來的戰報,第一天的轟炸只取得了不到五成的戰果,仍然有上百個關鍵戰略目標沒有被摧毀。雖然母祁鐵已經調整了轟炸方案,將在七月二日增強出動規模,但是日本本土防空力量,特別是日本空軍基地遭受的打擊遠不如預期,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必須增強制空力量。
可以說,這是牧浩洋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如果第一天的突擊達到他提出的目標,日本空軍將有半數以上的戰鬥機,而且主要是先進戰鬥機將被摧毀,日本的防空力量將大幅度降低。如此一來,在接下來的轟炸中,空軍能把更多的力量用於空中打擊,儘快實現戰略轟炸目的,而不是派遣戰鬥機與日本戰機爭奪制空權。
因為要爭奪制空權,所以空軍的打擊力度必然大幅度縮水。
從長遠來看,這基本上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即便母祁鐵能夠增加出動量,提高第二天、甚至是接下來幾天內的轟炸規模,也要消耗戰機的出勤時間,讓飛行員承擔更加繁重的作戰任務,大幅度降低空軍的持續作戰能力。
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空軍,還有海軍,準確的說是海軍艦隊。
如果一切按照牧浩洋的計劃行動,艦隊將在七月一日、最遲七月二日北上。雖然在日本聯合艦隊離港之後,艦隊不會參與轟炸行動,但是能夠給日本製造更大的軍事壓力,迫使聯合艦隊規避。
沒有空軍的有效掩護,日本聯合艦隊必須規避中國特遣艦隊。
如此一來,聯合艦隊就得向北海道方向轉移,甚至得前往北太平洋,離開中國劃定的jiā戰海域。
這是牧浩洋實現其戰略計劃的關鍵因素。
說得直接一點,只有趕走了聯合艦隊,特遣艦隊才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也才能夠利用廣袤的西太平洋,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讓第二艦隊火速趕往印度洋,出其不意的消滅日本的印度洋艦隊,然後趕在聯合艦隊找到第一艦隊之前返回西太平洋,與第一艦隊聯手圍剿聯合艦隊。
現在,牧浩洋不得不考慮備用計劃了。
如果無法北上進bī日本本土,聯合艦隊就會留在本土南面,在空軍的掩護下活動,等待中國艦隊前去決戰。只要牧浩洋還有一點理智,就不會在這個時候與聯合艦隊決戰,因為他沒有足夠的把握殲滅得到空軍掩護的聯合艦隊。結果就是,特遣艦隊必須留在菲律賓海,活動範圍非常有限。
接下來,牧浩洋要麼跟聯合艦隊決戰,要麼採用原計劃。
如果選擇前者,很有可能在慘勝之後,失去進軍印度洋的能力,眼睜睜的看著戰略航線被日本印度洋艦隊攔腰斬斷,隨後印度在日本的慫恿下參戰,而中國最多在堅持幾個月之後選擇停戰。
如果選擇後者,則要承擔第一艦隊被聯合艦隊殲滅的風險,而第二艦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一場條件均等的海戰中擊敗聯合艦隊,也就不可能奪取制海權,日本海軍則能把制還優勢保持到二零三六年底。
由此可見,延遲十六個小時開始戰略轟炸,已經打lun了牧浩洋的戰爭計劃。
只是,牧浩洋沒有放棄,也不能放棄。
收到戰報後,牧浩洋就給母祁鐵下達了命令,要求空軍立即調整打擊方案,重點打擊日本的空軍基地。準確的說,是以戰略轟炸為由,在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中,儘可能的消耗日本的制空力量。
牧浩洋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確保艦隊至少能在十五日之前北上。
只要打垮了日本空軍,聯合艦隊就不敢留在本土南面,也就不敢與中國艦隊決戰,必須向北規避。
這樣一來,在七月十五日之後,特遣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