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後果,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關係自然不必多說。
對新加坡來說,無法用武力解決問題,只能另謀出路,比如提高海水淡化能力,加強廢水再利用效率。只是,這些都需要在能源上做文章,因此新加坡要麼進口更多能源,要麼開發新能源。
必須承認,新加坡做出了努力。
僅在二零二八年,新加坡就拿出了十二億美元的預算,用於開發新能源,並且出**了鼓勵新能源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隨後,新加坡政fǔ還出**了更多的鼓勵政策,比如為使用再生能源的家庭提供財政補貼。到二零三五年,新加坡成為世界上,太陽能利用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只是,再生能源取代不了礦物能源。
為了確保能源安全,新加坡加強了與美國的戰略合作,並且在二零二八年底,正式與美國簽署同盟條約。
在政治上,新加坡別無選擇,只能依賴美國。
與政治行動同步進行的,還有軍事擴張。
雖然站在新加坡的立場上,擴軍只是為了增強國防力量,提高國家的安全保障,沒有對外擴張的意圖,畢竟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沒有擴張的資本,但是作為美國的盟國,新加坡必須承擔起盟國的義務。
與美國結盟之後,新加坡成為美國全球戰略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受此影響,新加坡不但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援,還耗費巨資,從美國採購先進裝備,比如之前沒有在採購名單之中的大型驅逐艦。隨後新加坡還加入了第五代戰鬥機研製專案,成為主要合作伙伴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值得高興的是,在淡水之爭結束後,馬來西亞總理兌現了諾言,正式在國會提出歸還南沙島礁與南海海域。
根據雙方的約定,在馬來西亞國會批准總理的提案後,將進行第一輪談判。
牧浩洋回到北京的時候,黃峙博正在處理這件事情。
“這與軍方有關?”
“當然,你覺得馬來西亞會無緣無故的把侵佔的島嶼還給我們?”黃峙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