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郎的保守戰術,讓楊禹方為此做的準備都沒有用上。
原因無二:F…2的戰鬥力遠比不上美國版的F…16CD。
雖然F…2以F…16為基礎,在設計的時候做了放大處理,格外強調對海打擊能力,但是日本空中自衛隊從來沒有對這種戰鬥機進行過全面改造,而F…16在服役期間,進行了十次以上的大規模改造,其最新的F…16EF算得上是非常先進的戰鬥機,在打擊能力上遠遠超過了之前的所有型號。
更重要的是,美國提供的F…16CD肯定有電磁對抗能力。
要知道,F…35A要到二零二四年才能全部取代F…16CD,美國空軍肯定對保留的F…16做了改進。
如此一來,在惡劣電磁環境下的作戰能力,F…16CD遠遠超過了F…2。
之前,楊禹方準備的戰術,就是利用艦隊的電磁防禦武器,攔截來襲的F…2,從而解決了防空戰鬥機不足的問題。
現在,這個辦法肯定行不通了。
要想把F…16CD機群擋在反艦導彈的射程之外,需要更多的防空戰鬥機。
艦隊起航前,楊禹方就做了安排,空軍與海航增派了作戰力量,確保能在一次戰鬥中投入兩百架戰鬥機。
問題是,僅有戰鬥機還不夠。
在防空作戰中,如果沒有強大的指揮與情報系統,防空戰鬥機再多也沒用。
隨著防空範圍擴大,而且得延伸到離艦隊二百二十公里之外,等同於把防空攔截區域擴張了五倍以上!
在此情況下,僅用一架J…2000在艦隊後方提供防空支援,顯現不夠。
問題就在這裡,空軍只能確保在持續作戰的情況下,讓一架J…2000升空。即便能夠在戰鬥開始後,緊急出動備用的J…2000,也無法及時趕到戰場。畢竟預警機的速度很慢,根本趕不上戰鬥節奏。
當然,解決辦法不是沒有。
比如在防空作戰中,充分利用戰鬥機飛行員的主觀能動性,預警機只提供基本資訊,由防空戰鬥機的領隊機長負責前方指揮。
不可否認,中國空軍與海航的戰鬥機飛行員具備這個能力。
在二十九日夜間的戰鬥中,飛行員的表現就非常出色,像晏鷹搏這樣的領隊機長都能勝任前線戰術指揮任務。
問題是,即便如此,也要增派兩架J…200分擔防空重任。
這就意味著,需要派遣更多的護航戰鬥機,而且這兩架預警機必須在遠離艦隊的地方巡邏,無法得到艦隊的掩護。
按照楊禹方的估計,不考慮攻勢防空的話,至少需要兩百架戰鬥機。
只是,完全被動的防空,無法確保艦隊不受到攻擊。
二十九日夜間的戰鬥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在佔有優勢的情況下,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攻擊機群還是突破了防空網,發射了反艦導彈,並且擊傷了“蘭州”號。如果優勢在日本空中自衛隊手裡,結果肯定不一樣。
因此,攻勢防空至關重要。
可惜的是,黃峙博沒有批准打擊日本的軍事基地,即戰鬥只能限制在空中與海上。
只是,“蘭州”號受創,也讓黃峙博發現了問題。束縛住空軍與海航的手腳,肯定不是明智之舉。黃峙博不得不做出讓步,允許在執行攻勢防空任務的時候,把防空區域擴充套件到沖繩群島。
這就意味著,如果有必要,可以越過沖繩群島,到菲律賓海上空攔截敵機。
當然,能不能這麼做,不是由戰鬥機的航程決定的,而是由預警機的活動區域決定的。
預警機上不去,就算戰鬥機的航程足夠遠,也無法發現菲律賓海上空的敵機,攔截自然無從談起。
針對這個問題,楊禹方提出的解決辦法是:主動壓制日本空中自衛隊。
雖然不能攻擊日本的軍事基地,但是可以攻擊升空的戰鬥機,也就能透過積極主動的行動來擾亂日本空中自衛隊的進攻行動。
正是如此,騰耀輝才決定讓東海艦隊前出到釣魚島以東。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預警機能夠前進部署,為執行攻勢防空任務的戰鬥機提供支援。
當然,這絕非萬無一失。
積極主動的攻勢防空,必然給空軍與海航製造很大的壓力,特別是讓戰鬥機飛行員承擔更大的風險。
要知道,在之前的戰鬥中,戰鬥機飛行員基本上沒有負擔。
在艦隊附近作戰,即便被敵機擊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