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J就全部升空了,表明這是一次早有準備的襲擊行動,因此兩批機群起飛的間隔時間不應該這麼長。
顯然,在F…15J起飛之前,還有戰鬥機升空,只是沒有被J…2000發現。
答案就在面前,早於F…15J升空的肯定是F…22A,而且這些護航戰鬥機已經加速追上了在沖繩島附近徘徊了一陣的F…2機群,所以F…15J升空之後,需要開啟加力燃燒室,追趕前方的機群。
只是,日本空中自衛隊還有可以使用的F…22A嗎?
楊禹方已經收到了海航的戰報,雖然不大詳細,但是可以肯定,至少有十多架F…22A被擊落。算上凌晨擊落的四架,日本空中自衛隊損失了大概二十架F…22A,相當於機群數量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二部提供了非常確切的情報,日本空中自衛隊的F…22A還沒全部安裝電磁對抗系統,只有少數能在惡劣電磁環境下作戰。可以肯定,在之前空戰中升空作戰的F…22A都安裝了電磁干擾系統,那麼留在地面上的F…22A不一定具備這個能力,也就很難在電磁打擊下存活。
日本空中自衛隊會冒險讓沒有電磁干擾系統的F…22A參戰嗎?
楊禹方不敢肯定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指揮官會不會走極端,畢竟日本本身就是一個容易走極端的民族。
他只知道,必須重視這個威脅,絕對不能讓J…2000受到威脅。
原因很簡單,空軍只有四架J…2000。準確的說,是隻有四架安裝了全套電磁對抗系統的戰略預警機。
因為預警機的核心就是對空搜尋雷達,如果雷達癱瘓,預警機就毫無價值了,所以為預警機安裝電磁對抗系統的難度大得多,費用也高得多。直到二零一八年底,中國空軍才開發出可用於預警機的電磁對抗系統。
美國沒有為日本提供用於預警機的電磁對抗系統,原因就在這裡,因為直到二零一九年三月份,美國才開發出第一套用於E…3與E…8等戰略空中平臺的電磁對抗系統,到戰爭爆發前僅有少量預警機做了改造。
在只有四架J…2000的情況下,任何一架都非常重要。
原因很簡單,要想隨時在戰場上部署一架戰略預警機,四架是最低數量。雖然J…2000的最大續航時間達到十二小時,從大陸腹地的機場起飛後,能在戰場上空巡邏八小時,理論上三架預警機就足夠了,但是持續作戰三天以上的話,就得多出一架備用的,以便讓其他預警機輪流進行全面維護。
丟掉一架戰略預警機,中國空軍的持續作戰能力絕對不會超過五天。
如果需要持續作戰,只能動用效能不太先進,不具備電磁對抗能力的戰術預警機,即海航提供的J…200。
與J…2000相比,J…200的最大缺陷不是探測距離近,而是指揮能力有限。
不管怎麼說,Y…8機體的容納能力遠遠比不上大型運輸機。
如同日本空中自衛隊高度重視E…767一樣,楊禹方也得重視J…2000。
十點二十分,楊禹方給J…2000下達命令,讓它向西轉移,巡邏空域不是艦隊上方,而是按照威脅最大的防空作戰標準,在艦隊西面大約一百公里處,由八架原本參加防空作戰的J…20掩護。
此時,第一批升空的四架F…22A已經用兩馬赫的速度向西飛行了十分鐘。
隨著防空作戰結束,E…767返回沖繩島上空,日本空中自衛隊也發現了前出到離沖繩僅三百公里的J…2000。
對日本空中自衛隊來說,這絕對是天賜良機。
要知道,J…2000的巡邏空域已經在釣魚島東面了。不管東海艦隊有沒有在預警機下方海域,這個距離都足以讓日本空中自衛隊做出嘗試。
要是能一舉幹掉那架J…2000,之前的損失就算不了什麼了。
別的不說,中國空軍肯定無法立即派遣第二架J…2000參戰,而協同作戰的J…200根本無法同時指揮數十架戰鬥機進行空戰,所以只要能夠打掉J…2000,日本空中自衛隊就能奪得區域性制空權。
到時候,讓掛著反艦導彈的F…2去搜尋東海艦隊都沒問題。
當然,這只是極端理想情況,而戰鬥不可能憑某一方的主觀意願轉變。
荒川太郎立即調整戰術,改變了F…22A的戰術任務,其中四架突擊J…2000,爭取完成凌晨沒有完成的戰鬥,八架以兩機編隊散開,搜尋J…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