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前完成,H…專案則將在二零三六年左右重新啟動。
顯然,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到二零三二年,隨著中日矛盾全面爆發,戰爭威脅迫近,H…20改進專案立即上升到了僅次於J…30專案的高度上,成為空軍裝備專案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空軍耗資最大的專案之一。
問題是,對日作戰,根本不需要對H…20進行改進。
主掌裝備工作後,牧浩洋立即對H…20改進專案進行調整,把重點放在了H…20的生產上。
只是,到二零三三年初,H…20的改進工作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九十。
當時,空軍已經投資對六架H…20進行了改進,而且全部用來進行工程試飛。一切順利的話,在二零三四年底,第一架量產型H…20B(空軍給予的正式編號就將試飛,大規模量產工作肯定能在二零三五年開始。
在這個時候終止H…20改進專案,顯然很不划算。
只是,從效費比上看,H…20B不比H…20A(在H…20B誕生之後,為H…20的正式軍方裝備編號高多少。因為要延長作戰半徑,H…20B的彈艙比H…20A縮了將近一半,所以在執行常規轟炸任務時,作戰效率甚至不如H…20A。
權衡利弊之後,牧浩洋決定繼續推進H…20B專案,只是減少量產規模。
同時,空軍原先制訂的,把現有的H…20A改進成H…20B的計劃被束之高閣。
按照牧浩洋與西飛達成的協議,H…20B將在二零三四年底量產,在二零三五年第一季度jiā付第一批十二架,全部編入空軍的戰略航空兵,頂替H…20A執行戰略巡邏任務,此後將以每月兩架的速度,維持生產線運轉。
最重要的,自然是H…20A的生產工作。
從二零三三年九月底開始,H…20A生產線將全速運轉,產量達到每月十二架。在二零三四年第一季度末之前,西飛必須建成第二條H…20A生產線,並且在二零三四年六月底之前投產。這樣一來,到二零三四年底,西飛至少能生產二百四十架H…20A,使空軍的H…20A機群擴充到三百架。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非常瘋狂的軍備計劃。
要知道,美國空軍現役的戰略轟炸機也不過一百八十架,即便把FB…22算上,也不到三百架。
如果從轟炸機的單位投彈能力,即正常作戰半徑與正常載彈量的乘積來看,中國空軍將在二零三五年初超過美國空軍。三百架H…20A的這個數值是二千七百萬,而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為二千四百萬。
在對日作戰中,這個比值更高。
比如,三百架H…20A全部部署在中國本土東部與東北地區,離日本最遠端的距離在三千公里以內,H…20A的最大載彈量為二十加十八、即三十八噸,三百架轟炸機能在一次出動中投擲度一萬一千四百噸炸彈,相當於二千八百五十架攜帶四噸彈的戰術戰鬥機,或者枚戰術彈道導彈。
牧浩洋提出這個要求後,西飛的總經理只說了一句話:他是在為世界大戰做準備。
當然,在戰爭中,H…20A不僅僅能執行轟炸任務。
如果有必要,H…20A能夠掛上反艦導彈,執行制海作戰任務,還能攜帶偵察吊艙執行偵察與巡邏任務。此外,如果把炸彈與導彈換成水雷,H…20A還能成為高效率的佈雷機器,執行封鎖任務。
可以說,作為空中平臺,轟炸機的用途比戰鬥機廣泛得多。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H…20A把中國空軍帶入了進攻時代,使中國空軍的基本戰術發生了本質變化。
作為軍事強國,這是必須邁出的一步。
只是在空軍中,除了轟炸機與戰鬥機,還有很多的其他機種。
比如,空軍是一支戰略投送力量,需要足夠強大的戰略投送能力,而在中國空軍中起到頂樑柱作用的就是Y…20戰略運輸機與Y…21戰術運輸機。按照牧浩洋的規劃,到二零三五年之前,Y…20機群的規模將達到一百二十架,Y…21機群則將達到二百四十架,確保能夠一次運送第十五空降軍。
因為採用了模組化設計,Y…20與Y…21都能非常方便的改裝成加油機。
當然,空軍也保持了一支規模在八十架左右的加油機群,而且主要是以Y…20為基礎的YY…20。
指揮環節上,主力是J…1A型戰略預警機。
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