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了嗎?”
“吃了,在賓館吃的。”牧浩洋非常知趣,起身說道,“騰司令,我就不打擾了,艦隊回來後再來拜訪。”
“我等你的捷報。”
牧浩洋點了點頭,轉身離去。
在他去海軍司令部圖書館借閱資料的時候,幾千公里之外,日本海軍也在為即將開始的遠征做準備。
與牧浩洋一樣,日本海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知道中國海軍的意圖。
指揮日本艦隊的不是別人,正在東海戰爭後期主宰海上自衛隊的今井利村上將。
東海戰爭後,今井利村正式出任海上自衛隊司令,隨後擔任防衛省大臣。喜田多一郎進行軍事改革,自衛隊變成國防軍之後,今井利村離開防衛省,成為日本戰後的第一位海軍司令。
在這幾年裡,今井利村過得並不舒坦。
軍事改革的時候,今井利村不顧大局,強烈主張成立陸軍部、海軍部與空軍部,以此取代防衛省。雖然最終迫使喜田多一郎辭職,但是他也因此丟掉了防衛大臣的帽子,被接任的中島俊夫打回海軍。
不管今井利村的主張有沒有道理,在美日關係還沒完全破裂,日本還需要依靠美國的軍事援助時,軍事改革搞三極跳肯定不現實。成立陸軍部、海軍部與空軍部,只能彰顯日本的軍事野心,破壞美日同盟。
回到海軍,今井利村老實了下來,開始一心一意的壯大海軍實力。
正是在他積極推動下,日本海軍建造了“赤城”號航母。
當然,這並非今井利村想要的航母。按照他的設想,“赤城”號應該是一艘核動力大型航母,而不是常規動力航母。此外,配套戰艦中,至少應該包括兩艘核動力巡洋艦、兩艘核動力大型驅逐艦與四艘多用途驅逐艦。如果有可能,還至少應該為航母戰鬥群建造兩艘攻擊核潛艇。
日本並不缺乏建造核動力戰艦的技術,只是沒有政治基礎。
喜田多一郎搞軍事改革的時候,沒有順帶廢除憲法中的“無核三原則”,因此建造核動力戰艦存在法律限制。
此外,美國的態度也至關重要。
所幸的是,除了續航力與持續作戰能力,“赤城”號的其他重要戰術指標沒有縮水。
今井利村對這艘航母抱有很大的希望,即便沒有完全符合他的願望,但是他仍然希望能夠多建造幾艘。
以中國海軍為假想敵,至少應該建造兩艘。
只是,“赤城”號服役之後暴lù;出了許多問題,比如電磁彈器不過關、實際續航力低於設計指標、供電系統存在嚴重缺陷、艦內佈局不合理等等,導致防衛省取消了二號艦的建造計劃。
對今井利村來說,這不見得是壞事。
“赤城”級二號艦下馬後,防衛省啟動了第二種大型航母的建造計劃,而且選擇了核動力方案。
因為在這個時候,仍然沒有廢出“無核三原則”,所以在設計的時候,仍然保留了常規動力方案。一切順利的話,在二零三零年左右,也就是安裝動力系統時,將廢除“無核三原則”,艦用核反應堆也將研製成功。因為採了模組化設計,只需要更換動力系統模組,所以建造工程不會受到影響。
為了彌補“赤城”級二號艦下馬造成的損失,第二種航母將同時建造兩艘。
最遲二零三三年,日本海軍就將擁有三艘大型航母,在二零三五年再獲得兩艘,達到中國海軍同期水準。
到這個時候,日本海軍將獲得挑戰中國海軍的基本實力。
在今井利村眼裡,日本海軍的未來一片光明。但是作為日本現代海軍奠基人,今井利村非常清楚一個道理:在與中國的戰爭中,海軍並非決定力量,龐大的航母戰鬥群很難發揮作用。
原因很簡單:日本與中國靠得太近了。
東海戰爭只是區域性衝突,如果與中國爆發全面戰爭,起到決定作用的將是雙方的岸基航空兵,也就是空軍。
在雙方艦隊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東海戰場過於狹窄,根本用不上艦隊。
理智一點的話,應該把寶貴的軍事資源用來增強其他關鍵作戰力量,比如航空兵與潛艇部隊。
可是,今井利村不夠理智。
在以打造大艦隊為主的前提下,今井利村想出了一種可以讓海軍發揮作用的戰略,即在其他戰場上擊敗中國海軍。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能在其他地方消滅中國艦隊,日本艦隊就能在與中國的全面戰爭中發揮至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