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八百噸還存放在美聯儲的地下金庫裡。
雖然從二零一五年開始,中國逐年增加黃金儲備,但是主要依靠國內開採,增長的速度非常緩慢。
到二零一九年年底,儲存在國內的戰略黃金還不到一千六百噸。
與龐大的經濟規模相比,黃金儲備明顯偏低。要知道,美國的戰略黃金儲備在二零一九年超過了一萬噸,法國有四千多噸,連日本都有近兩千噸。如果以經濟規模為準,中國的黃金儲備至少應該達到三千五百噸。
這樣一來,不但需要加大國內資源的開採力度,還要在國外想辦法。
早在二零一五年,即隆盛集團在朝鮮發現了世界上儲量最大的鐵礦之後,就有幾位地質學家預測,朝鮮肯定有驚人的黃金儲量。
關鍵就是,這座金山到底在哪?
一年下來,丁兆民率領的地質勘探隊伍跑遍了朝鮮的山山水水,僅是送回國內做深入研究的樣本就有幾十噸。
努力不是沒有回報,只是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年初的時候,丁兆民就在平安南道的白山附近發現了一座金礦,勘明儲量大概有二百五十噸,預測儲量最多五百噸。
這個發現,讓丁兆民等勘探工作者領到了一筆極為豐厚的獎金。
用這筆錢,丁兆民不但買了新房子,還讓女兒進了西安最好的高中。
只是,這點發現,遠遠解決不了問題。
隨後,丁兆民又找到了兩座金礦,不過儲量都不大。算上年初的發現,三座礦山的堪明儲量不到六百噸,預測儲量也只有一千噸左右。
不過,這些發現堅定了地質學家的判斷,即朝鮮肯定有一座沒被發現的金山。
為了鼓勵丁兆民這樣的地質勘探者,隆盛集團制訂了極有誘惑力的獎金制度,如果能夠發現一座儲量在一千噸以上的金礦,丁兆民作為勘探隊隊長,能夠一次性領到五百萬元的獎金,而且在金礦開採期間,每年還有一百萬的額外獎勵。即便是其他人,豐厚的獎金也極具誘惑力。
有獎勵就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