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為中國的二點七倍。如果以國防預算佔經濟總量的比例為準,中國為美國的二分之一,意味著更多的資源用在了國家建設上。
當然,這並不是真正的國防預算。
透過參與科研、國有軍工企業盈利、參股國有企業盈利分紅等方式,還能獲得大約三千四百億元。
如此一來,實際國防預算為一萬六千億元左右。
這筆錢中,大約三分之一,也就是五千三百億是二百二十萬軍人、以及一百多萬預備役軍人的津貼。
平均分攤下來,軍人的年津貼在十二萬左右。
在二零二零年,這個收入不算高。為了留住更多的職業軍人、或者說為了增強軍隊的吸引力,必須提高津貼待遇。按照黃峙博的要求,如果預算有盈餘,將在二零二零年七月推出新的津貼標準。
剩下的一萬零七百億元中,至少得拿出三千七百億用來維護現有武器裝備,以及軍隊的日常訓練。
也就是說,剩下的只有七千億元了。
這筆錢,仍然不可能全部拿來採購武器裝備,因為從國務院分攤了大約一千二百億元的科研開支、七百億元的日常行政開支、一千六百億元的基礎建設開支、以及五百億元的公共專案開支。
結果,真正能拿來採購新式武器裝備的,只有三千億元。
這筆錢能做什麼事呢?
一架J…20就要大約四億元,J的單價是二點八億,052C級驅逐艦的建造成本高達七點六億,054C級護衛艦也達到了四點七億,而第一艘國產航母僅僅啟動建造工程就需要投入十四億。
說得更形象一點,三千億只夠買七百五十架J…20、一千餘架J。
如果用來建造航母戰鬥群,最多能夠組建兩支,且不包括日常維護費用。
可以說,錢根本不夠花。
即便如此,還要把這三千億分成好幾份,讓陸海空二炮各佔一份。
這下,問題出來了。
如果要在十年內打造出一支能夠遠征印度洋的艦隊,二零二零年至少得投資一千二百億元。
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
按照騰耀輝提交的海軍預算報告,除了採購第一艘國產航母初始投入的十四億元,還得在“黃帝”號的改造工程中投入八億,即將動工建造的061型遠洋防空巡洋艦、055型多用途驅逐艦、058型遠洋護衛艦總共需要投入五十億元,J…15的改進費用為一百二十億元、新型艦載戰鬥機需要七十億、啟動反潛巡邏機專案需要四十八億,此外還要為建造095型攻擊核潛艇與096型戰略核潛艇投入近兩百億。這些還沒有包括採購新式彈藥、研製電磁彈射器與新式電子裝置。
可以說,一千二百億都不見得夠花。
黃峙博做出了讓步,但是沒有完全採納騰耀輝提交的預算計劃。
最終,黃峙博只給了海軍百分之三十五的份額,即一千零五十億元的裝備採購費用。因為空軍的開支同樣巨大,二炮也是重要的遠端打擊力量,所以黃峙博只能壓縮陸軍開支,滿足海軍的胃口。
根據新確定的軍費分配比例,陸軍只佔了百分之十七。
必須承認,黃峙博做得非常道義。
為了壓縮陸軍開支,他必須頂住來自陸軍內部的壓力,甚至得忍受陸軍將領在私下與公開場合中的指責與非議。
即便如此,仍然有一百五十億的缺口。
黃峙博盡了力,剩下的就該騰耀輝做出表率了。
當然,真正的壓力不在騰耀輝身上,而是在牧浩洋身上,因為他負責海軍裝備建造與採購的稽核工作。
過了他這關,還要提交給陸雯,做技術可行性稽核,最後才交給騰耀輝。
相當於百分之一十二點五的經費缺口,牧浩洋不得不在裝備專案上做文章,即暫時放棄一些意義不大的專案。
對海軍來說,這等於忍痛割愛。
牧浩洋非常清楚,騰耀輝提交的裝備建設規劃已經非常保守了,幾乎每個專案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因為已經到了最後稽核階段,所以騰耀輝也不可能提出無理要求。
真要砍掉幾個專案,肯定會對海軍建設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還得應付騰耀輝。
真正忙起來後,牧浩洋才知道,總參謀部絕對不是人呆的地方,裝備建設聯合辦公室更不是世外桃源。
忙到八月三十日,牧浩洋才算有了點頭緒。
跟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