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還是在二十年後爆,以及下次解決危機的成本。”
“怎麼區別?”
“看來,你對這個問題也有所瞭解。”
“老李,我只是隨便問問。”
李明陽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對美國來說,缺乏的就是一個對手。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個像前蘇聯那樣的對手,美國就有足夠的理由擴充軍備,也有足夠的理由讓納稅人心甘情願的承擔更多的稅賦,也有理由在必要的時候,行更多的美元。在這場遊戲中,美國聯邦政府是贏家,因為可以延遲下一場危機到來的時間。西方的銀行家則是更大的贏家,因為可以透過貨幣貶值獲得更大的利益。”
“老李,有一個問題,我想不明白。”
“什麼?”
牧浩洋沉思了一陣,說道:“如果你說的沒錯,那麼銀行家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呢?危機遲早都會到來,而下次的解決成本肯定更加高昂。如果現行的辦法行不通,西方的金融體系將分崩離析,銀行家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這就是更加深入的問題了。”
牧浩洋笑了笑,等著李明陽說下去。
“毫無疑問,西方的金融體系肯定行不通。即便按照最理想的方式展下去,最終也會成為整個人類文明的公敵。但是在短期內,西方的金融體系仍然有展餘地,比如把一個足夠強大的國家當成墊腳石。”
“我們?”
李明陽點了點頭,說道:“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在金融領域戰敗,被迫接受西方銀行家的全面改造,我們將成為維繫西方文明的犧牲品。在清除了所有競爭對手之後,西方銀行家肯定會謀求建立全球範圍的金融體系,用一個全球化的金融帝國來控制各國政治,從而控制整個世界。”
“這樣的話,西方國家也好不到哪裡去。”
“確實如此,但是至少比我們好一萬倍。”
牧浩洋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
“當然,這些都是預測,到底會朝什麼方向展,誰也說不準。”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進行裁軍談判?”
“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
牧浩洋皺起眉頭,似乎沒有明白李明陽的意思。
“歷史上,幾乎所有裁軍談判都在為戰爭做準備。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與德國就進行了全面的裁軍談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西方九國集團還簽署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可惜的是,這些裁軍談判與限制軍備條約都沒能阻止戰爭爆,反而成為引戰爭的導火索。”李明陽笑了笑,說道,“是不是覺得說不通?越是說不通的事情,隱藏的問題就越嚴重。”
“我們該怎麼辦?”
“看別人唱戲,需要的時候,上去唱幾句。”李明陽滅掉菸頭,說道,“要是一次談判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讓所有國家放下成見,那麼戰爭就會成為歷史,和平成為人類文明的永恆旋律。”
牧浩洋笑了笑,沒再多問。
兩人回到華盛頓的時候,第一天的談判已經結束。
與李明陽預料的一樣,在美國提出全面限制軍備之後,俄羅斯國防部長明確提出,必須美國先限制軍備,特別是按照美俄早已達成的協議,進行更徹底的核裁軍之後,限制軍備才有意義。
李明陽沒有預料到的是,錢德勒答應考慮削減核武器。
這樣一來,裁軍談判將先在五個核大國之間進行。只是中國國防部長已經提出,既然是全面的核裁軍談判,就應該把已經擁有核武器、以及實際上擁有核武器、或者有能力研製核武器的國家包括進來。只有在所有國家參與的前提下,核裁軍才有意義,不然沒有必要進行談判。
這下,問題複雜了。
除了五個核大國,印度、巴基斯坦與以色列肯定得參加,伊朗、朝鮮、日本、德國、加拿大、巴西、南非等國也在其中。
更重要的是,需要談的不僅僅是削減已有的核武器,還要對研製核武器進行限制。
五月三日,核裁軍談判開始。
在十五個國家參與的情況下,談判進行得異常艱難。
接下來的幾天裡,牧浩洋基本上沒有什麼事可做。作為海軍談判代表,他只參加了幾次與海基戰略核力量有關的談判。
隨著談判逐漸展開,誰也不再認為,這是一次政治做秀。。。。H!~!
..
第三十章 誰更瘋狂
雖然沒人把裁軍談判當回事,但是美國的積極表現,讓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