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日本防衛省公佈的航母設計方案,“赤城”號與“小鷹”級非常相似。
雖然“小鷹”級是美國在二十世紀六零年代建造的最後一級大型航母,在很多技術上都已落後,但是作為大型攻擊航母,“小鷹”級的基本結構一直延續到“福特”級,採用新式裝備後,效能絕對不會落後。
事實上,“赤城”號與“小鷹”級,只是在艦型上相似,內部完全不一樣。
比如在動力系統上,“赤城”號採用了四臺T…30燃氣輪機,最大輸出功率高達一百三十五兆瓦,在使戰艦以三十節速度航行時,還能為戰艦上的電子裝置、武器系統提供四十五兆瓦的電能。
加上三臺備用發電機,“赤城”號能夠同時支援四臺電磁彈射器,並且為將來安裝能量武器提供電力供應。
從動力系統的選擇上,就能看出“赤城”號的側重點。
“赤城”號以十八節巡航速度航行時,最大巡航距離只有四千五百海里,如果以三十節航行,只有一千八百海里。如此短的續航力,表明“赤城”號只能在日本週邊活動,完全針對中國海軍。
續航力有限,持續作戰能力也非常有限。
顯然,“赤城”號的主要戰術任務是制海,而不是充當對地打擊的海上平臺。
這些戰術指標,同樣適合印度海軍,因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海軍的主要任務就是阻止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
在安達曼海作戰,印度海軍的航母不需要太大的續航力。
十二月底,美國國會透過了軍備條約。
雖然軍備條約正式生效,但是戰爭禍根已經埋下。在一波接一波的擴軍浪潮下,戰爭到來只是遲早的事情。。。。H!~!
..
第四十章 豐收時期
日本動工建造大型航母,對中國海軍產生了不可逆轉的影響。*文學網*
雖然按照二部提交的評估報告,受艦載航空兵限制,“赤城”號的戰鬥力非常有限,對中國海軍的威脅也非常有限,但是“赤城”號是滿載排水量在八萬噸以上的大型航母,改進餘地非常大。
結論就是,C1級航母對付不了“赤城”號。
這份評估報告,與海軍得出的結論相差不大。
雖然依靠J…25與改進後的J…15,國產航母在戰術使用上擁有更大的靈活性,綜合作戰能力明顯超過只配備F…35C的“赤城”號,但是C1級航母有兩個明顯的缺陷,一是載機數量偏低,二是出動率偏低。
關鍵不是前者,而是後者。
即便只能搭載四十架戰鬥機,只要出動率達標,C1級航母在制海作戰中的打擊能力仍然不可小覷。
說得直接一點,即便大型航母能搭載八十架戰鬥機,一次只能出動二十架,也比不上只能搭載四十架戰鬥機,一次能夠出動三十架的中型航母。在高強度海戰中,出動率直接決定航母的作戰能力。
因為電磁彈射器沒法及時裝艦,所以C1級的出動率大受影響。
雖然透過安裝起飛助推火箭發動機,由西飛研製的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能夠上艦,但是躍飛甲板的出動率遠遠比不上配備了四臺電磁彈射器的“赤城”號,保守估計僅有“赤城”號的一半。
這就意味著,兩艘C1級才能對抗一艘“赤城”級。
因為受排水量限制,所以C1級即便裝備了電磁彈射器,出動率也比不上“赤城”號。
原因很簡單,C1級最多隻能安裝兩部電磁彈射器,一部位於起飛甲板中線右側,一部位於斜角甲板前端。雖然安裝兩部電磁彈射器,能夠在作戰使用中,保證彈射器達到最大使用率,而“赤城”號安裝四部彈射器,肯定無法達到最大使用率,但是兩種航母在出動率上仍然有三分之一的差距。
改進C1級能夠縮小差距,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唯一的辦法,就是建造排水量更大的航母,至少配備三部電磁彈射器,最好能在不影響使用率的情況下配備四部。
結果就是,海軍不得不把第二種國產航母的建造工作提前。
十二月底,黃峙博親自提交了修改後的“二零二一年度軍費預算”,把海軍的軍費比例提高了百分之三。
在這份軍費預算中,最關鍵的就是代號C3的大型航母必須在二零二一年底前動工。
作為臨時方案,C1號與C2號在二零二二年建成後,只進行半年的軍方海試,隨後返回造船廠,進行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