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六個旅還能作戰的官兵只有一萬四千人左右。
在彈藥急缺的情況下,要想擋住兩萬五千名鬥志、士氣都極為昂揚,而且絕對不用為彈藥愁的埃及軍人,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當時,就有兩名旅長讓警衛把軍旗送了回去。
這表明,他們根本沒有想過活著離開戰場。
中午到來之前,這兩個旅就被埃軍殲滅,成百上千的以軍戰死沙場,更多的以軍官兵則是在彈盡糧絕後做了俘虜。
下午四點不到,另外四個裝甲旅被徹底擊潰。
準確的說,除了一些徒步逃離戰場的以軍官兵之外,這四個裝甲旅全軍覆沒,上千輛坦克、戰車、軍用車輛因為燃油耗盡被以軍拋棄在戰場上。因為埃軍的推進度非常快,所以以軍甚至來不及炸燬拋棄的主戰裝備。也正是在這個戰場上,埃軍繳獲了第一輛完整的“梅卡瓦6”型主戰坦克。因為後來還繳獲了更多的以軍主戰坦克,所以這輛“梅卡瓦6”沒有運往中國,而是送到了埃及的軍事博物館。
西線崩潰的時候,三號公路上的局勢也變得岌岌可危。
下午兩點左右,第三集團軍在收拾了戰場,對還能戰鬥的部隊進行臨時整編後,繼續按照戚凱威的部署向北推進。只是在該方向上,以軍的四個裝甲旅還有足夠的戰鬥力,彈藥也不是很緊缺,所以第三集團軍的推進度並不快,兩個小時內只前進了不到二十公里,沒有對以軍構成致命威脅。
只是,情況並沒有因此好轉。
四點半左右,第三集團軍的裝甲突擊叢集到達了古賽邁附近。雖然比戚凱威要求的晚了大概半個小時,但是總算是在天黑前趕到。更重要的是,古賽邁只有一個以軍旅,而且是預備役步兵旅!
現以軍防禦空虛後,第三裝甲師師長立即下達了進攻命令。
天黑前,埃軍裝甲部隊突破了以軍防線,攻入古賽邁城區,準確的說是鎮區,因為古賽邁只是一座人口不到五千的小鎮,而且絕大部分居民在以軍到來之前就已逃走,根本算不上城市。
攻進去之後,埃及指揮官嚇了一大跳。
城鎮裡,到處都是堆積如山的軍事物資,光是用鐵桶裝載的燃油就有上萬噸,還有數千噸彈藥。
雖然早就有情報表明,古賽邁是以軍的後方物資儲運中心,但是連戚凱威都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物資沒有及時運上前線。
埃軍指揮官沒有耽擱時間,一面命令部隊肅清殘敵,一面下令銷燬所有無法使用的彈藥等物資,一面讓坦克戰車把油箱灌滿,最後還下令一把火燒掉了所有無法裝載、也暫時用不上的燃油。
顯然,埃及指揮官沒打算死守古賽邁。
在他西邊,至少有二十萬以軍,而他手裡只有不到五千人。即便古賽邁是軍事重鎮,也不見得守得住。更重要的是,古賽邁周圍都是空曠的沙漠,根本沒有守衛的價值,也根本守不住。
這樣一來,毀掉作戰物資,才能不落入敵人手裡。
對以軍來說,這卻是不折不扣的災難,甚至可以說是壓垮以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此之前,以軍還指望撤退到古賽邁,然後退回國內。現在就算撤到古賽邁,也不可能退回國內,至少那些主戰裝備不可能回到國內,因為剩餘的燃油,已經不足以讓上萬輛以軍坦克、戰車與軍用車輛返回國內了。。。。T!~!
..
第二十四章 昏了頭
(039古賽邁失守,徹底粉碎了以軍全身而退的夢想
。
雖然以色列全國上下,包括那些同情以色列的西方國家都沒人相信,以色列會遭遇如此慘敗,但是排除感情因素之後,以色列的軍政領導人不得不承認,以軍在西奈半島上已經徹底戰敗了。
展到這一步,需要考慮的不是如何讓部隊成建制的撤出來,而是如何減少人員損失。搜尋最新更新盡在。br/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讓二十萬以軍將士撤回來。
裝備打沒了,還可以生產,可是人打沒了,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恢復元氣。對只有一千多萬人口的以色列來說,二十萬正處於壯年時期的男性軍人,絕對是一筆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民族資產。更重要的是,要想不至於敗得更慘,比如守住國境防線,這二十萬軍人就必不可少。
二十七日夜間,在經過半個小時討論後,以色列總理批准了總參謀部的撤退方案。
九點不到,以色列總參謀部向前線下達了撤退命令,除了與埃軍交戰的部隊之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