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部分(3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沙漠地區,非常便於裝甲部隊展開突擊。

即便沒有公路線做支撐,第一集團軍的裝甲部隊也能突擊數百公里,而西奈半島從南到北,總長度也就只有兩百公里,而二號公路與四號公路的間隔距離不到五十公里,對埃軍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所幸的是,埃軍的部署並非無懈可擊。

最嚴重的缺陷就是後勤保障,即嚴重依賴四號公路的後勤補給通道。如果這條補給通道被切斷,第一集團軍與第三集團軍根本無力戰鬥下去,更別說對以軍的防線構成威脅。要想切斷這條補給通道,就得打下第五站,然後沿一號公路南下,攻打舍特,至少得切斷從蘇伊士城到舍特的交通線。

二十六日上午,以軍對第五站起猛攻。

這是開戰後,以軍第三次強攻第五站。

擔任主力的仍然是第二步兵旅,即“吉瓦提”旅,另外還有三個裝甲旅,預備隊則是第四零一裝甲旅。

以軍打得異常堅決,只是兵力投入太少了。

在第五站,埃軍不但有兩個正規步兵師,還有四個預備役步兵師,總兵力過六萬,而以軍投入的兵力只有兩萬左右。更重要的是,經過數日的持續鏖戰,“吉瓦提”旅的戰鬥力已經大幅度下降。

根據以軍的作戰記錄,當時第二步兵旅只有三千七百餘名官兵,而且有部分輕傷人員。

另外三個裝甲旅的情況稍微好一些,建制比較完整,只不過都是預備役旅,裝備效能比不上常備旅。

充當預備隊的第四零一裝甲旅的情況最為嚴重。

在上一次戰鬥、即埃軍的主動反擊中,第四零一裝甲旅充當了主力,也是埃軍打擊的主要物件,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主戰坦克永久性損失,還有三分之一的坦克受損,而且沒有得到及時搶修。

與以軍一樣,埃軍打得也極為頑強。

當時,第二集團軍的司令官甚至趕到前線,親自指揮戰鬥。

埃軍指揮官非常清楚,第五站是關鍵戰場,如果丟失,埃軍的後勤保障就會完蛋,前線的兩個集團軍都將崩潰。

在這種情況下,意志成為次要因素。

為了爭奪第五站,雙方拼出了全部資本,每平方米的陣地都要反覆爭奪好幾次,搭上好幾條生命。

打到中午的時候,在進攻部隊損失慘重的情況下,以軍不得不動用預備隊。

可惜的是,埃軍的增援也在這個時候及時趕到,即奉命從舍特沿一號公路北上的第一集團軍的那個步兵師。

也就在這天下午,交戰雙方打響了開戰後的第三場裝甲會戰。

大約三點左右,在一號公路東面大約二十五公里處,正在向南突擊的以軍第二一七裝甲旅與第二四七裝甲旅遭遇了正在北上的埃軍第一集團軍的第一裝甲師與第十一步兵師,雙方立即拉開戰線,展開混戰。

這絕對是一場混戰。

雖然雙方都派出了偵察兵,還出動了小型無人偵察機,但是裝甲部隊的推進度達到了每小時三十公里,幾乎是越野行軍的極限度,結果在偵察兵現敵情之後,雙方都沒能及時展開。

撤退,顯然不可能。

雙方的前線指揮官都知道,在這裡遭遇,意味著對方採取了同樣的戰術,即以越野行軍的方式繞過爭奪激烈的第五站、順帶繞過對方的主要防線,直接穿插到敵人後方,攻擊敵人的後勤部極線,瓦解敵人的前線部隊。在這個時候撤退,等於交出了主動權,也等於放棄了突擊行動。

更重要的是,要讓急行軍的裝甲部隊立即停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處理不當,肯定會造成混亂,然後被敵人抓住機會一舉擊潰。

不能撤退,也不能停下來,就只能硬著頭皮衝上去。

在寬達十五公里的正面戰線上,以色列國防軍投入了近兩百輛坦克,埃及陸軍則投入了近三百輛坦克,雙方還各自動用了數百輛裝甲戰車攜帶步兵支援坦克作戰,而雙方的炮兵則在後方展開。

相距五公里的時候,埃軍主戰坦克率先開火。

第一裝甲師的主力也是24式主戰坦克,而且是最先換裝24式坦克的部隊,因此更加熟悉這種坦克。

因為在兵力上佔優勢,所以埃軍率先拉開戰線,並且讓第一裝甲師的兩個坦克營在兩翼突擊,第十一步兵師的三個營為於戰線中央,由裝備04式主戰坦克的坦克營充當先鋒,擺出了圍殲以軍的架勢。

以軍兩個裝甲旅的主力都是“梅卡瓦5”型主戰坦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