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防空戰艦的縱向間隔距離只有五公里,橫向間隔距離為兩公里。也就是說,每一艘大型綜合戰艦都能掩護相鄰的四艘友艦,確保在導彈重點突破的地段,至少有六艘大型防空戰艦能夠投入戰鬥。在編隊左側,六艘反潛戰艦保持縱隊,與相鄰的大型綜合戰艦的橫向距離也只有兩公里。也就是說,在必要的時候,反潛戰艦能夠對付漏網之魚。
這種防空佇列,只適合對付由某個方向上到來的空中打擊。
所幸的是,預警機提供了足夠的戰場資訊,表明重型反艦導彈都是從南面飛來的。
這次,中程防空導彈沒有揮作用。
事實上,當時八艘大型綜合戰艦都沒有使用中程防空導彈,只有六艘反潛戰艦用中程防空導彈攔截了來襲的重型反艦導彈。
這也可以理解,在第一時間投入戰鬥的只有大型綜合戰艦。
戰鬥開始後,末段防禦系統再次撐起艦隊防空網,把戰艦周圍二十公里的區域變成“反艦導彈禁區”。
可以說,分成五個批次進入的反艦導彈極大的削弱了突防能力。
哪怕,間隔時間不到一分鐘,也足以改變戰鬥結果了。
事實上,只要兩批反艦導彈的進入時間間隔十秒以上,就很難形成合力,因為攔截一批重型反艦導彈,頂多也就十秒鐘。
只是,重型反艦導彈並不好對付。
得益於較大的彈頭質量,即便被炮彈直接擊中,一些彈頭仍然能夠靠慣性飛行,甚至有可能擊中目標。
在攔截第三批重型反艦導彈的時候,緊跟在“黑龍江”號後面的“遼寧”號就被一枚彈頭擊中,所幸的是彈頭沒有爆炸,只是砸在了綜合桅杆上,導致裡面價值連城的電子裝置全部損毀。緊接著,位於第一縱列末尾的“河北”號也被一枚彈頭擊中,而且彈頭爆炸,炸掉了大半個艦。在攔截最後一批重型反艦導彈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