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攔截最後一批重型反艦導彈的時候,第二縱列位的“山西”號被一枚彈頭擊中了艦橋,導致包括艦長在內的三十多名官兵陣亡,“山西”號也緊急左轉,臨時退出了戰鬥佇列。所幸的是,十五分鐘後,大副接管了指揮權,並且啟用了二號指揮中心,“山西”號重新返回戰鬥佇列。
可以說,這場戰鬥進行得驚心動魄。
被擊落的不是重型反艦導彈,而是反艦導彈的彈頭,而且絕大部分彈頭都落在了離戰艦不到五百米的海面上。
所幸的是,在被擊落的彈頭中,只有不到二十分之一爆炸。
如果有更多的彈頭爆炸,所產生的衝擊波,也足以讓附近的戰艦受損。要知道,在…的戰鬥中,就有一艘反潛戰艦被近失的反艦制導炸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震壞,導致一臺輔助推進器受損。
只是,戰鬥沒有結束。
六點二十分,美軍第三艦隊的攻擊機群才趕到。
在這支攻擊機群中,只有二十四架戰鬥機擔任護航任務,並且負責在戰鬥結束之後甄別戰果。
此時,佟少雲已經收到了第一份偵察報告。
準確的說,不是偵察報告,而是一架向一百三十度方向飛去的傾斜旋轉翼飛機在被美軍戰鬥機擊落之前回的報告。
這份報告,產生了兩個作用。
一是讓頂替正在進行反導作戰的戰艦,引導與協調防空戰鬥機的艦載預警機,立即把那些在艦隊南面活動的防空戰鬥機招了回來,在艦隊東南方向上組織起防空攔截線,準備對付即將到達的美軍機群。
二是讓佟少雲意識到,美軍第三艦隊就在一百三十度方向上。
當然,不管佟少雲想做什麼,先都得頂住美軍戰鬥機的攻擊。
事實上,第二艦隊的處境非常不妙。
對付重型反艦導彈的時候,第一艦隊派來的四十八架戰鬥機用光了全部攔截導彈,幫助艦隊在前兩輪導彈攻擊的時候化險為夷。結果就是,在美軍艦載戰鬥機群即將到達時,防空戰鬥機上只剩下了格鬥導彈。
數量更多,成為防空戰鬥機的唯一優勢。
只不過,這是對付護航戰鬥機的優勢,而不是對付攻擊機的優勢,因為在被護航戰鬥機纏住之前,防空戰鬥機無法對付攻擊機。
戰鬥打到這個地步,什麼戰術都不管用了。
在硬生生的頂住了美軍護航戰鬥機的視距外攻擊後,空戰進入格鬥階段,而防空戰鬥機根本來不及攔截同步突防的美軍攻擊機。
防空重任,再次落到了戰艦身上。
問題是,第二艦隊的十四艘戰艦上,只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中程防空導彈。
也就是說,在攔截突防的攻擊機群時,中程防空導彈的作用揮不出來,只能打散部分機群。
可以說,結果是災難性的。
美軍先攻擊的不是“黑龍江”號,而是位於第一縱隊末尾,艦被炸掉,大火還沒有被撲滅的“河北”號。
當時,天色已暗,“河北”號上的火光格外刺眼。
緊接著,美軍戰鬥機集中攻擊了主動減,去掩護“河北”號的“遼寧”號與“吉林”號,以及從左邊靠過來的“陝西”號。
這四艘戰艦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其中“河北”號被五枚兩千磅級反艦制導炸彈直接命中。即便是位置較為安全的“陝西”號,也被一枚炸彈擊中了艦橋前方的武器模組,導致兩座大口徑電磁炮受損。如果不是損管官兵反應迅,立即向彈藥艙注水,以及堅守在崗位上的炮長在陣亡前關閉了通往彈藥艙的提彈通道,不然這枚炸彈,肯定會引爆儲存了數千枚炮彈的彈藥艙。
所幸的是,美軍也是強弩之末。
當時,只有八十二架美軍戰鬥機執行攻擊任務,其中四十多架保持了佇列,另外四隊戰鬥機被中程防空導彈打散。
也就是說,在攻擊了四艘大型綜合戰艦後,美軍戰鬥機的攻擊行動就結束了。
這個時候,佟少雲做出了一個改變歷史的決定,也是一個讓他在一個月後晉升為海軍中將,並且一舉成為中國海軍知名年輕將領的決定:讓四艘反潛戰艦留下來幫助受損的四艘大型綜合戰艦,剩下的四艘大型綜合戰艦在兩艘反潛戰艦的陪同下,重新組成作戰編隊,以四十五節向一百三十度方向前進。
在此之前,也就是六點二十分之前,佟少雲已經給派出去的偵察機下達了命令,重點搜尋一百三十度方向。
直覺告訴他,美軍第三艦隊就在這個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