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得優先升空,才能保證與執行制空任務的戰鬥機同時趕到戰場。
結果就是,直到…過,第二批護航戰鬥機才陸續升空。
此時,第二艦隊上空的戰鬥已經打響了,交戰雙方是七十二架J…33B與四十八架美軍戰鬥機。
顯然,尼克松並不知道,第一艦隊不但派遣了戰鬥機,還出動了艦載預警機。
沒什麼好奇怪的,艦載預警機的航程本來就比戰鬥機高得多,而且滯空時間也過了戰鬥機,基本上能夠全程伴隨戰鬥機執行制空任務。既然是掩護第二艦隊,第一艦隊就沒有理由不出動艦載預警機。
這樣一來,這場被尼克松認為沒有多少懸念的空戰,確實沒有多少懸念,只是佔據了壓倒性優勢的不是美軍,而是中國海軍。
在十五分鐘不到的戰鬥中,不但四十八架美軍戰鬥機被擊落了四十四架,連四架趕來助陣的美軍預警機也全數被擊落,而中國海軍只損失了十一架戰鬥機,其中九架屬於第一批趕來的防空戰鬥機。
所幸的是,美軍攻擊機群延遲了四十五分鐘出。
在美軍的第一批護航戰鬥機被擊潰的時候,美軍攻擊機群離第二艦隊還有五百公里,沒有進入艦載預警機的探測範圍。
結果就是,美軍攻擊機群向北轉向,沒有立即起攻擊。
對於掛著兩枚反艦制導炸彈的戰鬥機來說,根本沒有可能在空戰中擊敗輕裝上陣的防空戰鬥機。
當然,第一批美軍護航戰鬥機也沒有白白犧牲掉。
輪空戰結束後,第一批趕來的防空戰鬥機因為所剩燃油無幾而返航,第二艦隊上空只剩下四十六架J…33B,而且三分之二的戰鬥機用掉了半數以上的攔截導彈,另外三分之一也使用了部分對空彈藥。
它們要面對的,是第二批四十八架全副武裝的美軍戰鬥機。
四點不到,第二輪空戰打響。
緊接著,在戰場外圍徘徊了差不多半個小時的美軍攻擊機群開始衝鋒,從低空逼近第二艦隊。
可以說,當時的情形十分危險。
哪怕美軍護航戰鬥機沒有奪得制空權,只要壓制住了防空戰鬥機,而且把空戰空域限制在第二艦隊上空,美軍攻擊機群就能順利突破第二艦隊的防空網,在第二艦隊上空投下反艦制導炸彈。
可惜的是,美軍護航戰鬥機不但沒有奪得制空權,還在攻擊機群進入攻擊線路後,主動撤退了一百多公里。
不是美軍戰鬥機飛行員怕死,而是嚴重欠缺實戰經驗。
要知道,此時的美軍第三艦隊,實際上就是之前的太平洋艦隊,而在密克羅尼西亞海戰中,美軍太平洋艦隊損失了七成戰鬥機,飛行員的損失率高達百分之五十,能夠僥倖逃脫的飛行員少之又少。
當時,美軍第三艦隊的飛行員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有實戰經驗。
另外四分之三,都是在大戰爆後招募的菜鳥,或者是在大戰爆後才加入美國海軍航空兵的新手。
在戰鬥中,這些飛行員只記住了教官的話,即不要干擾攻擊行動。
在他們看來,撤離攻擊區域,就是不干擾攻擊行動。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認識。因為只有他們留在攻擊區域,第二艦隊防空戰艦上的中程防空導彈才無法揮威力,因為防空戰艦也會擔心誤傷防空戰鬥機,不會輕易使用防空導彈。
既然美軍護航戰鬥機撤走了,防空戰鬥機也隨之撤出了艦隊的防空區域。
這下,艦隊在進行防空作戰的時候,也就沒有什麼好顧慮的了。
中程防空導彈的最大射程也就六十公里,空戰區域在差不多兩百公里之外,根本不可能誤傷友機。
對於正準備投彈的美軍攻擊機來說,這絕對是一場災難。T!~!
..
第一百四十二章 防空火網
實戰早就證明,中程防空導彈在對付戰鬥機、反艦導彈與彈道導彈時的作戰效率都比不上區域防空導彈,屬於可有可無的東西。可是為什麼到大戰期間,中美海軍還為戰艦配備了中程防空導彈呢?
看得見的因素是:區域防空導彈不適合裝備所有戰艦。
一套完整的區域防空系統,不但要擁有數十枚區域防空導彈,還要有一套包括遠端警戒雷達、遠端探測雷達、火控照射雷達在內的完整的火控系統,整備質量非常大,需要佔用大量甲板空間。
結果就是,區域防空系統只適合於裝備大型戰艦。
隨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