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里的度進行突擊、不再沿公路與鐵路線運動的裝甲叢集能夠在未來戰場上揮多大的作用?能夠說,這將完全改變未來地面戰爭的面貌。
要知道,從熱兵器時代開始,道路就是陸軍的命脈。進入機械化時代之後,公路與鐵路更是地面戰爭的基礎。說得形象一些,公路與鐵路就是棋盤上的網格線,再強大的陸軍也得依靠公路與鐵路。當這些限制陸軍的網格線不存在了,陸軍能夠在愈加廣闊的範疇內自由的運動作戰,地面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如果用這樣一支陸軍來打未來戰爭,而且對手依然得遭到限制,那麼未來戰爭又會是個什麼樣子?
從軍事學的角度講,中國陸軍積極追求的第二代地面戰平臺所引的變革,絕不亞於淘汰了步兵戰線的機關槍、以及淘汰了塹壕戰術的坦克。如果中國陸軍能夠拔得頭籌,那麼在下一場戰爭中,中國陸軍將像二戰初期的德國裝甲部隊一樣,獲得全面優勢,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也正是如此,戚凱威才會不顧一切的推進第二代地面戰平臺的研製工作。
只是在四零年代,不管是戚凱威,還是那些抱著夢想
的陸軍軍官,都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即第二代地面戰平臺的技術難度太大了,根本不可能在數年、以至十數年間取得嚴峻突破。
結果就是,陸軍不得不把重點放在對第一代地面戰平臺的改進上。
現實上,這也正是牧浩洋做出讓步,啟動第二代地面戰平臺的研製工作,卻沒有批准第一代地面戰平臺改進工作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改進第一代地面戰平臺,花費肯定會非常巨大。
只是,在這個問題上,戚凱威採取了說一套、做一套的辦法,即以研製第二代地面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