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艘最精銳的“泰山”級航母都安然無恙。
現實上,當時連最新式的“黑龍江”級巡洋艦(之前稱為大型綜合戰艦,後來按照保守命名為巡洋艦)都沒有遭受喪失。原因很簡單,“黑龍江”級的入役時間比“泰山”級晚了半年左右,結果第一批八艘全部編入了特混艦隊,跟隨“華山”號等三艘航母在菲律賓海進行鍛鍊,而編入“泰山”號航母戰鬥群,在蘇比克灣附近遭到美軍打擊的是兩艘“臺灣”級巡洋艦。
除此之外,“湛江”級驅逐艦(按理說,應為遠洋護衛艦,而且也用了護衛艦的保守命名方式,但是受排水量增大影響,最終被海軍編入了驅逐艦名錄)也沒有遭受喪失,因為這些驅逐艦與“黑龍江”級巡洋艦同期服役,在戰爭迸的時候,已經入役的十二艘均在菲律賓海鍛鍊。
也就是說,海軍剩下的戰艦,仍然能夠組建四支航母戰鬥群。
以“泰山”級的戰鬥力艘就相當於美軍六艘航母,即中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艦隊至少相當於美軍的六支航母戰鬥群。
更重要的是,這些航母戰鬥群處於最佳狀態。
雖然“華山”號等三艘航母的鍛鍊工作還沒完成,特別是艦載航空兵還在整訓,但是能夠用其他艦載航空兵聯隊替換。要知道,橫濱的六支航母戰鬥群有六支聯隊,而這些部隊在突然打擊中沒有遭受嚴峻喪失。
現實上,得以保全的艦載航空兵是中國海軍最大的資本,也是中國海軍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能夠扭轉局面的關鍵因素。如果當時艦載航空兵遭到重創,中國海軍就將得到反敗為勝的資本。
別的不說,鍛鍊一名合格的艦載戰鬥機飛行員至少需要兩年。
四艘航母,足以讓牧浩洋安下心來。
雖然有足夠多的情報表明,美軍在太平洋上至少有九支航母戰鬥群,戰鬥力是中國海軍的一點五倍,但是隻需四艘“泰山”級航母安然無恙,牧浩洋就有足夠的把握守住本土外圍防線。
天快亮的時候,橫濱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來了新的訊息。
初步勘測結果已經出來了,港口基礎裝置損毀嚴峻,六艘航母全部沉沒,此外還有七艘巡洋艦、十四艘驅逐艦、十二艘護衛艦戰沉,僅有兩艘護衛艦沒有遭受重創,其餘戰艦全部喪失戰鬥力。
所幸的是,大部分戰艦都在港口內沉沒。
說得間接一些,這些戰艦還能打撈起來,部分具有修復價值。以戰時標準衡量,肯定應該把這些戰艦打撈起來,再根據損毀程度、作戰需求等因素決定能否修復,絕對不能讓沉沒的戰艦堵塞港口。
在來訊息的時候,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已經在擬定打撈計劃了。
當然,打撈與修復戰艦是一項規模龐大的工程,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比如在什麼地方修復打撈起來的戰艦。
只有一點能夠肯定,那就是在接下來的一年之內,恐怕橫濱港、以及沉沒的六艘航母都無法使用。
按照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演講,除了兩艘護衛艦,只有三艘巡洋艦、三艘驅逐艦與四艘護衛艦能在堵住艦體上的漏洞之後拖回國內維修,另外兩艘巡洋艦因為艦體受損嚴峻,得在橫濱港滯留更長的時間。
牧浩洋立即了回電,讓太平洋艦隊先對受損戰艦進行減損處理。
至於能否把受損戰艦拖回來維修,這還得看接下來的戰場形勢,以及國內造船廠的工期調整結果。
隨後,其他海軍基地也來了訊息。
匯總之後,除了四支“泰山”級航母戰鬥群、以及去向不明的西印度洋艦隊之外,中國海軍只剩下了四艘巡洋艦、八艘驅逐艦與十四艘護衛艦,另外還有六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與八艘護衛艦能夠修復。
從艦隊規模上看,中國海軍在這場突然襲擊中喪失了百分之六十的大型戰艦。
這個結果,沒有出牧浩洋的預料。
吃過早飯,牧浩洋把周渝生叫了過來,然後透過影片電話#39;》,跟戚凱威、母祁鐵與龐躍龍商討了戰況。
雖然大家都料到美軍會動突然襲擊,但是沒人想到美國會不宣而戰。
只是,眼前的情況已經告訴所有人,美國打破了規矩,也沒有遵守交戰原則,因而隊也就不再需要顧這顧那了。
戰爭已經迸,剩下的就是誰能堅持到最後。
通報完情況後,牧浩洋下達了第一份總參謀長命令,要求空軍全面加強戒備,在接下來的十二個小時內完成動員工作,陸軍則要緊盯北面的俄羅斯,做好遭到突然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