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夠如此迅速的進入戰爭狀態,牧浩洋的貢獻最大。
要知道,早在二零三八年,也就是全球自然災害結束時,牧浩洋就著手製訂全國性的戰爭規劃專案。雖然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軍事領域,早期則集中在裝備建設上,但是肯定得於工業打交道。根據周渝生、李明陽與馬明濤等人回憶,牧浩洋在制訂戰爭規劃時,首先做的就是對工業進行摸底,然後以軍事需求量劃分等級,以確定各個行業的重要性,而他做的這些事,在戰時就是動員標準。
當然,這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牧浩洋只負責制訂總體規劃,落實到細節上,以及具體實施,仍然是由杜小蕾領導的國務院各部門負責。
穩住了國內企業家後,牧浩洋還透過他的影響力,對周邊國家採取了行動。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在十二月七日,牧浩洋以戰爭部長的身份,接見了巴基斯坦、朝鮮、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孟加拉國、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與菲律賓的駐華武官,首次向這些盟國提出,應該在工業生產上與中國同步,而中國則提供全面安全保障。
此後,牧浩洋還單獨會見了印度的軍事代表,提出了同樣的觀點。大文學
雖然要到二零五三年四月份,即杜小蕾在北京召開“同盟國政府首腦會議”時,中國政府才正式提出了經濟整合方案,開始著手整合同盟國集團的經濟力量,重新規劃集團的工業生產能力,但是牧浩洋在此之前的舉動,等於提前給盟國打了招呼,為杜小蕾在政府首腦會議上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當時,最值得重視的,正是集團中實力僅次於中國的印度。
雖然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結束之後,印度一下子跌落為全球最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