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編隊開始攔截反艦導彈的時候,攜帶反艦制導炸彈的美軍攻擊機群還沒有進入主力編隊的區域防空網。
雖然只相差了幾十秒,但是在快節奏的現代化戰爭中,幾十秒足以改變結局。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第二批美軍攻擊機跟隨反艦導彈逼近主力編隊,攻擊結果肯定會截然不同。要知道,在大型綜合戰艦攔截反艦導彈的時候,很難對低空突防的攻擊機進行攔截。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在大型綜合戰艦攔截完反艦導彈的時候,美軍攻擊機已經到達了投彈距離。
結果可想而知,四艘大型綜合戰艦根本無法應付同時到達的兩波攻擊。
只要美軍飛行員有足夠的決心,就算不能全殲主力編隊,也有很大的把握重創主力編隊裡的四艘航母。
實戰已經證明,美軍飛行員有足夠的決心。
這個時候,主力編隊犯的一個錯誤,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緊急升空的防空戰鬥機沒有去攔截低空突防的攻擊機群,或者說根本沒有現低空突防的攻擊機群,而是把第二批到達的護航戰鬥機當成了攻擊機群。這也可以理解,因為誰也沒有想到美軍會讓半數戰鬥機執行護航任務。結果就是,在現了第二批護航戰鬥機的時候,連牧浩洋都認為,這是執行攻擊任務的美軍戰鬥機。即便已經有預警機現了從低空突防的美軍機群,也得先攔截從高空突防的“攻擊機”。原因很簡單,反艦制導炸彈在高空投放時的投射距離是低空投放時的三倍,即能在離目標大約六十公里處投下,而這正好在中程防空導彈的攔截區域之外。別忘了,在攔截反艦導彈的戰鬥中,四艘大型綜合戰艦基本上耗光了區域防空導彈。
結果就是,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