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到如此猛烈的打擊之後,五艘航母均在六點十五分之前沉沒,五艘巡洋艦與五艘多用途驅逐艦也在此之前沉沒,十五艘防空驅逐艦中,只有三艘堅持到了天亮之後,不過都在七點之前沉沒,二十艘遠洋護衛艦中,八艘堅持到了七點之後,最終只有一艘離開戰場,不過在返航途中,被一艘巴基斯坦海軍的常規潛艇擊沉。印度艦隊的兩萬八千多名官兵中,僅有不到三千人倖免於難。
特遣艦隊沒有立即撤離戰場,而是在天亮後展開了搜救行動,主要搜尋跳傘飛行員。
直到十五日上午十一點,特遣艦隊才在馬爾地夫群島西南轉向北上,前往阿拉伯海,準備獲取補充的戰鬥機。
現實上,在這場戰鬥中,特遣艦隊的喪失也不小。
根據中國海軍公佈的戰報,特遣艦隊在戰鬥中喪失了十九架J…32、二十八架J…32B與四十七架J…25P,總共有七十四名飛行員陣亡或者失蹤,另外還有兩名艦隊官兵負傷,“南嶺”號在戰鬥中遭受輕微損傷。
當然,這只是戰鬥喪失。
除此之外,還有兩架J…32、七架J…32B與十五架J…25P在返航途中墜毀或者迫降,導致三名飛行員陣亡。在回收戰鬥機的時候,還有一架J…32B撞上了“天山”號的阻攔網,導致一名飛行員負傷。
從喪失上講,這也許是自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中國海軍喪失最大的一場海戰了。
所幸的是,特遣艦隊裡的戰艦都沒有大礙,“南嶺”號的損傷根本不值一提,在十五日上午就修復了。
與取得的戰果,以及產生的嚴峻戰略意義相比,特遣艦隊的喪失就愈加微乎其微了。
第九十三章最後的攻擊
第九十三章最後的攻擊T!~!
..
第九十四章 戰略價值
第九十四章戰略價值
印度艦隊完敗,用新聞媒體的評論來說,在遭受滅頂之災的時候,印度艦隊以至沒有能夠對特遣艦隊形成實質性的要挾,沒能使特遣艦隊的任何一艘戰艦遭到重創,不是完敗還是什麼?
這個結果,既在外界的預料之中,又在外界的預料之外。
說預料之中,是因為自中國海軍走向遠洋之後,就沒有吃過敗仗,而且每次都勝得非常漂亮。即便在二十多年前的東海戰爭中,尚未強大的中國海軍,也用微乎其微的喪失換來了燦爛的戰果。用西方媒體的話來說,似乎海神波塞東是成了中國海軍的守護神,讓中國海軍無往不勝。
說預料之外,中國海軍在戰爭迸前遭受重創之後,許多人都認為,即便印度艦隊比不上特遣艦隊,也不至於大敗虧輸,特別是在士氣方面,印度艦隊有足夠的底氣,也就有足夠的把握重創特遣艦隊,至少有機會讓中國海軍嚐到失敗的滋味,從而改變中國海軍在海洋戰場上的常勝紀錄。
當然,這場海戰的真正意義不在艦隊勝負上,而是在戰略影響上。
中國國防部在十五日中午公佈戰報的時候,美國眾議院已經在幾個小時前,結束了長達兩天半的辯論,準備在美國東部時間十五日上午,對總統提交的援印法案進行表決,而這場海戰的結果,必然會對錶決結果產生影響。
現實也確實如此。
在美國東部時間十五日上午,也就是北京時間十五日夜間,美國國會眾議院以二百四十七票反對,否決了援印法案。在總結表決結果的時候,眾議院議長明確提到,無償援助印度只會使美國捲入一場與國家利益毫無關係、而且勢必會引中美全面戰爭的地區衝突,因而無償援助印度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後來,美國總統在其回憶錄中提到,正是“馬爾地夫海戰”改變了一切。
按照美國總統的回憶錄,在眾議院表決之前,他已經說服了三十七名在野黨議員,加上本黨議員,足以在眾議院獲得多數支援。結果是,在表決的時候,不但許諾支援議案的在野黨議員投了反對票,還有十多名本黨議員投了反對票。有趣的是,這些議員在此之前都無一例外的支援美國參戰。
明顯,特遣艦隊取得的勝利,已經讓美國政客嚇破了膽。
當時,美國的政治家先考慮的不是能否支援印度打贏戰爭,而是美國捲入之後能否迅擊敗中國。如果答案能否定的,那麼美國就沒有理由捲入戰爭,也不可能在曠日持久的世界大戰中擊敗中國。只有答案是肯定的,美國政客才會邁出最關鍵的一步,透過對印援助捲入這場戰爭。
“馬爾地夫海戰”之前,大部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