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部分(1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在新德里,戚凱威的部署給了牧浩洋很大的幫助。

面對幾十名印度各地的代表,牧浩洋明確提出,中**隊的目的是推翻印度前政權,在印度建立一個能夠和平共處的新政權,承諾在戰爭結束後進行大選,並且幫助印度進行戰後重建。

當時,牧浩洋還明確提到,絕對不允許任何邦與任何部族鬧獨立。

這個時候,戚凱威的部署揮了作用,因為鬧獨立的不是印度西北地區的省份,而是東北地區的阿薩姆邦。

說得直接一點,牧浩洋的承諾足以讓印度人相信,中國不但不會分割印度,還會保持印度的完整性,並且會打擊印度的分裂勢力。這樣一來,等於拉攏了那些還有所猜疑的印度部族領袖。

事實上,印度各個部族最關心的就是國家的完整性。

毫無疑問,一個分裂的印度,根本沒有成為大國的基礎,而對於已經存在了一個世紀的印度來說,分裂肯定無法讓人接受。

安撫了印度部族領袖後,牧浩洋提出了要求,即各個地方臨時政府、以及各個部族必須在戰爭時期擔負起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社會秩序的重任,印度的未來屬於印度人,中**隊不會長期佔領印度,因此任何破壞社會穩定的行為,只會給印度人造成傷害,損失的是印度的利益。

可以說,牧浩洋在新德里的活動,取得了重大收穫。

四月九日,在各個地方政府代表到達之後,印度臨時中央政府成立,由前新德里市長賈馬蘭擔任臨時總理。同時成立的,還有內政部、警察總署、治安部隊總司令、公共事務部等幾個政府機構。

臨時中央政府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恢復新德里的秩序,修復損壞的公共基礎設施。

對印度民眾,特別是新德里的居民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為這不但意味著將電力、自來水、煤氣等生活資源將恢復供應,還意味著醫院、學校等服務性公共設施將恢復運轉,更意味著成千上萬的印度人能夠獲得工作機會,也就能夠透過勞動獲得更好的生活條件。

當時,印度臨時中央政府的第一批公共專案就需要招募十五萬工人。

這就意味著,將有大約一百萬印度人能夠獲得比配給還要多的生活物資,而這些人產生的消費將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事實上,這已經是在戰後重建了。

只是,當時為印度的基礎工程買單的不是臨時中央政府,而是佔領軍,支付的也不是現金,而是拿到配給點兌換物資的軍用券。當然,這筆賬最終還是得由印度當局償還,只是要等到戰爭結束之後。

同樣的措施,在佔領區內的其他城市也相繼開始推廣。

結束戰爭狀況,進行戰後重建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工作機會,讓受到戰爭驚嚇的平民百姓能夠獲得謀生方式。不管怎麼說,佔領軍提供的配給,只能維持基本生存,而任何人都有改善生活條件的願望。

只要能夠將這個願望調動起來,就能使佔領區內的印度人看到希望。

有了希望,也就有了未來。

只是,由此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即印度的物資供應遠遠跟不上消耗,而佔領區又遠離港口。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物資運送的問題又浮上了水面。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控制更多的鐵路線,特別是鐵路幹線,把鐵路的運輸能力揮出來。

四月十日,牧浩洋飛到了昆明。

他沒有阻止戚凱威在東線動進攻,只是要求戚凱威調整西線的作戰部署,即第十三集團軍不再向東推進,攻佔恆河平原的作戰行動由第四十二集團軍負責,第十三集團軍則南下掃蕩德干高原。

當時,牧浩洋提出了一個明確目的:儘快攻佔孟買。

雖然孟買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人口過二千四百萬,而大孟買地區的人口總量更是在七千萬以上,但是孟買也是印度最大的港口城市,擁有一座年吞吐能力過兩億噸的大型商港,還有印度最大的集裝箱碼頭。更重要的是,孟買是印度西海岸地區的鐵路、公路與航運樞紐中心。

如果能夠奪取孟買,就能解決海運難題,也能解決鐵路運輸難題。

當然,前提是控制從孟買到新德里的幾條鐵路幹線。

以孟買港的吞吐能力,以及鐵路幹線的運輸能力,足以解決新德里、乃至整個印度西北部地區的物資運輸問題。

問題是,要想迅攻佔孟買,陸軍肯定辦不到。

四月十日的時候,第十三集團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