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部分(3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以總參謀長的身份,多次間接過問該專案的進展情況,還多次前往西飛集團與衡泰集團視察工作。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牧浩洋是小題大做。

作為總參謀長,需要他處理的事情多如牛毛,而裝備展只是其中之一,沒有理由為此對其他事情不聞不問。

只是,處置後的角度來看,牧浩洋再次用行動證明了他的眼光。

第一百一十四章戰略專案

第一百一十四章戰略專案T!~!

..

第一百一十五章 超級運輸機

第一百零六章陸戰隊熱身

新德里戰役的結果,多多少少有點出人意料。

雖然攻佔新德里非常順利,但是佔領之後卻要面對更大的麻煩。

新德里是印度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孟買,也是印度西北地區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根據印度官方在戰前公佈的資料,新德里的人口過一千八百萬,大新德里地區的人口過了六千萬。

這是個什麼概念?

新德里的城區面積只有幾百平方公里,大新德里地區也不過幾千平方公里,六千多萬人擁擠在這麼大個地方,生活環境有多麼惡劣完全可以想像。當時,在新德里的一千八百萬居民中,有六百萬生活在貧民窟裡,還有大約三百萬流浪者與乞丐,每個市民每天獲得的乾淨飲用水不足三升。

可以說,佔領新德里比攻打新德里困難得多。

受此影響,第十三集團軍在二十六日就停止了進攻。在第二十七集團軍無法及時趕上來的情況下,不得不負責治安工作。

這個時候,後勤保障上的問題顯現了出來。

因為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只有三條鐵路,其中一條經過了克什米爾地區,運送能力非常有限,另外一條在南部地區,主要為巴軍提供後勤保障,所以即便打通了鐵路線,能夠及時運入印度的物資也非常有限,補給的度遠遠跟不上消耗的度。

更重要的是,印度政府離開新德里的時候,幾乎帶走了所有庫存糧食。

沒帶走的,也被印度軍隊付之一炬。

別的不說,養活六千萬人,就是個大問題。

這些人,每天至少要消耗掉六萬噸糧食、十五萬噸飲用水、以及大約五萬噸其他生活必須物資。也就是說,僅滿足六千萬人的生活需求,每天就要向新德里運送二十六萬噸各類生活物資,一個月就是八百萬噸。以當時的情況,中巴軍隊最多在一個月內向新德里運送五百萬噸物資。

戚凱威不得不暫時停止進攻,著手解決物資運送問題。

如果僅僅保證六千萬人生活,問題還不是很大,畢竟中國空軍有一支足夠強大的運輸機群,陸軍也有足夠多的傾斜旋轉翼運輸機,只要新德里的機場恢復運轉,物資運輸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只是,這絕非長久之計。

要知道,安頓平民已經佔用了大部分運輸資源,部隊無法繼續進攻,而且空運的代價也十分高昂。如果拿大型運輸機運送糧食,往返飛行一趟消耗的燃油的價值就過了運送糧食的價值。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得打通鐵路交通線。

一列掛五十節標準車皮的列車,一趟能夠運送五千噸糧食,而一條單軌鐵路線一個月至少能夠送三百列,一條雙軌鐵路線一個月則能送上千列。也就是說,只要能夠打通一條鐵路線,就能解決物資運送問題。

不過,這得有個先決條件,即這條鐵路必須通往某座港口。

只有把鐵路線與海運航線連線起來,才能保證從中國國內送的物資,能夠源源不斷的送到佔領區。

更重要的是,這必須是一座印度的港口。

原因很簡單,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已經船滿為患,吞吐能力已經達到極限。

當時,離新德里最近,而且最容易得手的就是肯帕德灣左岸的包納加爾。問題是,到三月二十六日,巴基斯坦軍隊離包納加爾還有數百公里,而且沒有南下,仍然在北面與印軍作戰。

擺在戚凱威面前的問題就是:有沒有必要出動一支地面部隊去攻打包納加爾。

顯然,直接從地面進攻是最愚蠢的選擇。

三月二十七日,戚凱威跟牧浩洋通了電話,提到讓陸戰隊在肯帕德灣登陸,攻佔包納加爾,然後北上與巴軍會師,第十三集團軍則從新德里南下,攻佔齋蒲爾,然後與阿杰梅爾的巴軍會師。

只有這樣,才能以最快的度打通這條戰略鐵路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