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部分(2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到達新德里,送來了四千餘噸糧食。這個時候,頂替第十三集團軍的第二十七集團軍已經在大新德里地區建立了一百多個配給站,安排數千名官兵,專門為印度平民分配生活物資。按照戚凱威的授意,第二十七集團軍也開始培訓與武裝印度警察。

與在西北地區的佔領方式一樣,第二十七集團軍只負責控制主要交通要道,維持社會治安的工作由臨時政府的警察部隊負責。不同的是,在這個時候,戚凱威必須考慮成立中央臨時政權。

當時,牧浩洋已經給戚凱威下達了命令,讓他儘快組建中央臨時政府。

事實上,這是黃瀚林的意思,因為黃瀚林一直認為,應該由印度人來管理印度,中**隊不會長期佔領印度。從政治上考慮,儘快成立中央臨時政府,能夠使中**隊在印度的軍事行動具有合法性。此外,從戰後的工作來看,儘快成立臨時政府也有好處,因為能讓臨時政府更加熟悉如何管理一個國家。

只是,當時在印度的政權體制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說得直接一些,連中國高層都沒想清楚,印度未來的政治體制應該是個什麼樣子。說得簡單一些,印度應該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還是一個聯邦性質的國家,而這兩者有著天壤之別。

受此影響,當時成立的臨時政府都是地區性質的。

更重要的是,臨時政府的主要職責不是恢復行政管轄權,而是協助佔領軍維護佔領區的社會秩序。

也就是說,當時印度的地方臨時政府根本算不上政府。

結果,戚凱威在新德里建立的臨時政府,也只是一個協助性機構,在各方面都需要佔領軍支援。

比如,在成立治安警察部隊的時候,所有裝備都來自中**隊繳獲的印軍裝備,主要是步槍、手槍等輕型武器,以及一些軍用車輛,沒有配備重武器。這樣的治安警察部隊也只能維持社會秩序,如果遇到有組織的抵抗,比如分散在後方的印軍游擊隊,還得由佔領軍出面清掃。

當然,這樣的治安警察部隊就已經足夠了。

作為軍人,戚凱威沒有把成立臨時政府的事情放在心上,而且他也知道,黃瀚林肯定會做出安排,不需要他來操心。再說了,到最後肯定得由黃瀚林做主,因此不管他對臨時政府已經什麼安排,都做不了數。

按照戚凱威的安排,在後勤問題解決之後,第十三集團軍將繼續推進。

問題是,向南推進,還是向東推進?

向南的話,就是進入德干高原,以進軍班加羅爾為主要目的。向東的話,則是掃蕩恆河平原,以攻佔印度最富庶的地區為主。

當然,這不是戚凱威的問題,而是牧浩洋的問題。

按照之前訂下的作戰計劃,陸軍應該在佔領新德里之後,沿恆河而下,陸戰隊則將在適當的時候在恆河河口附近登陸。在控制了恆河平原之後,再根據戰場情況,決定從哪個方向上向南推進。

對於瓦解印度前政權來說,掃蕩恆河平原至關重要。

更重要的是,只要第十三集團軍向東推進,已經進駐雅魯藏布江河谷的第四十二集團軍就將投入戰鬥。

這樣一來,戚凱威面臨的主要問題依然是後勤保障。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戚凱威必須轉移重點,即把主戰場放在東面,先讓第四十二集團軍掃蕩印度東北地區,打通從孟加拉國南部港口通往印度的交通線,在進入恆河平原後,再讓第十三集團軍投入戰鬥。

問題是,掃蕩印度東北部地區的戰鬥肯定不會太輕鬆。

原因很簡單,印度東北部地區,除了雅魯藏布江河谷,即布拉馬普特拉河河谷地區較為平坦之外,其他地區以山地為主,特別是在梅加拉亞邦、那加蘭邦、曼尼普爾邦與米佐拉姆邦等地,地形非常複雜,不適合機械化部隊叢集作戰,對進攻一方的幫助不是很大,很有可能出現意外情況。

當然,戚凱威也早就有所準備。

東線戰場上,配合第四十二集團軍作戰的是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即中國陸軍唯一的輕型化部隊。

在陸軍進行改變與裁撤之後,保留的八個集團軍中,只有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完全按照輕型化部隊的標準組建,其前身是第十五空降軍,另外還有第十六集團軍與第二十四集團軍的部分部隊。

雖然名為空降集團軍,但是編制內只有一個空降師與一個空中突擊師,其他部隊都是輕型化地面部隊,比如原本隸屬於第十六集團軍的一個機械化步兵師、以及原本隸屬於第二十四集團軍的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