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是什麼東西。
如果暗物質是無處不在的重力場的話,那麼宇宙就不是那麼空洞了。
得直接一點,如果能夠利用重力場的能量,人類的宇航能力將得到實質性提高,也就有能力進入更加廣袤的宇宙空間,甚至有望從基礎上推翻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前往其他星系。
在二零三二年左右,就有中國科學家表了相關的論文,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題是,幾乎所有西方科學家都對此嗤之以鼻。
西方科學家並不認為場能無法利用,而是認為在基礎理論取得重大突破之前,根本不可能利用場能。
可以說,西方科學家的認識也沒有錯。
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已經鎖死了現代物理學,要想取得突破,不但要推翻廣義相對論,還要提出新的基礎理論。可惜的是,基礎理論的研究工作,絕對不是靠錢就能砸出來的,甚至靠時間也辦不到,因為這是最純粹的腦力勞動,甚至無法以面公式的方式表達出來。在人類的總體智力水平限制下,基礎理論上的重大突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更加不受人的意志左右。
在無法保證取得基礎理論突破的情況下,進行相關應用研究又有什麼意義呢?
得直接一點,在相對論表之前,誰知道該如何製造原子彈?
當然,在相對論表之前,科學家已經現了放射性元素,而且透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週期現質量損失現象。正是這些現,給了愛因斯坦啟,讓他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公式。
由此可見,對自然現象的客觀現是促成理論突破的關鍵因素。
如果沒有居里夫人等科學家現放射性元素,就算愛因斯坦的智商高得出奇,恐怕他也不會提出狹義相對論。
西方科學家對中國學者嗤之以鼻,正是因為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觀察還不到位。
中國科學家敢於前,也與當初的現,即強磁場影響重力場的重大現有關。如果沒有這個現,中國科學家,特別是物理科學家也不會重點研究場能,更不會在基礎理論上下那麼多功夫。
正是如此,中國才不願意與其他國家合作。
得直接一點,如果中國科學家在場能領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就能越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數十年,率先把場能用在宇航活動上,把人類的宇航能力提到新的高度上,徹底改變人類文明。
當然,在人類文明大融合之前,任何現都屬於國家。
只要國家這種政治形體還存在,中國科學家就沒有理由與他人分享研究成果。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國界。更重要的是,如此重大的科研工程,絕對離不開國家力量,也肯定在國家機器的控制之下。即便某位科學家心懷人類文明,也不可能越國家機器,做出有背於國家利益的事情。
在聯合研製的談判破裂後,牧浩洋回到國內。
騰耀輝沒有給他安排新的工作,意思是讓他好好調整一下,畢竟大半年來,他一天也沒有輕鬆過。只是牧浩洋根本閒不住,正要告訴他,今天什麼事情也不用做,恐怕他還真不知道該做什麼。
既然還是負責太空垃圾清理工作,牧浩洋也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宇航技術上。
當然,這也不是他的主觀意願。
雯已經完成了收集生物基因標本的工作,後期研究由專門的科研人員負責,因此回到了她的本職工作崗位上,繼續負責國家基礎理論科研工作。也正是透過陸雯,牧浩洋開始關注基礎理論研究。T!~!
..
第七十一章 新理論
戰爭時期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好處,一是社會執行效率大幅度提高,二是能在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的調動社會資源。
對陸雯主管的物理學基礎理論研究工作來說,這兩個好處體現得非常明顯。
對日宣戰後,陸雯手下的科研人員暴增了一倍以上,大部分都是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為應對自然災害進行全面動員後,該部門的職權範圍大幅度擴充套件,幾乎覆蓋了所有前沿科研領域。
重要,也是最受牧浩洋關注的,正是物理學基礎理論。
當時,已經有人針對典譽清的現,即強磁場干擾重力場的自然現象,提出了一套物論,而且該理論得到了實驗證明,只是仍然存在較為嚴重的分歧,對更多的自然現象則無法做出充分解釋。
該理論的核心內容就:萬有引力不是物質的基本屬性,而是宇宙的基本屬性。
得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