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這次穿插沒有打成,或者說沒有獲得完全成功。
當時,巴拉姆已經意識到,隊的突擊穿插能力遠過他的預料,所以在向右翼增派四個旅的時候,還向東面派遣了一個步兵旅。也就是說,巴拉姆非常擔心隊進行戰役包抄。
此舉,不但拯救了以軍右翼,還拯救了以色列國防軍。
根據戰後用計算機進行的模仿演習,如果當時巴拉姆沒有向最東面派一個步兵旅,蔣博文的四支突擊叢集將毫無阻擋的到達以軍右翼側後方,而且肯定不會停下來,而會在進入約旦境內之後,繼續向西穿插,攻佔賈比爾站,切斷以軍的總退路。要知道個突擊叢集肯定能夠守住賈比爾站,圍殲已經進入敘利亞境內的二十多個以軍旅。打成這樣,以色列國防軍離完蛋也就不遠了。
結果就是支突擊叢集在以軍防線上浪費了兩個小時。
在這兩個小時裡,巴拉姆在右翼戰線上依次展開了三個旅,並且從戰略總預備隊中抽調了兩個旅。
這下,蔣博文打出了右鉤拳沒能擊穿以軍防線。
在突擊受阻之後支突擊叢集放棄了進軍賈比爾站的想法,轉而向西北方向,也就是以軍戰線右翼後方穿插。
此時,巴拉姆犯了一個錯誤,認為右翼戰線已經穩定了下來,而且有望在這裡消耗掉第十三集團軍的主力。結果就是,在四支突擊叢集穿插的時候,巴拉姆又向右翼戰線上增派了兩個旅,而且是兩個戰略預備隊的旅。
打到二十日清晨支突擊叢集完成了戰術穿插。
這下,落入包圍圈的以軍旅已經達到十二個,而蔣博文已經投入了十四支突擊叢集,只是戰況依然處於膠著狀態。當天清晨,蔣博文從正面防線上抽調了四支突擊叢集,加強在以軍右翼的進攻力度。
現實上,這是蔣博文犯的一個錯誤。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就算沒有這四支突擊叢集,以軍右翼的十二個旅也在劫難逃,只是戰鬥持續時間稍微長一點而已。
為了儘快收穫戰果,蔣博文從正面戰線上抽調了至關重要的作戰力量。
當然,這也與戰場過於混亂有關。
根據第十三集團軍的戰報,當時蔣博文認為以軍在右翼遭到猛攻的情況下,已經放棄了攻打德拉的作戰行動,因而正面防線上的壓力大大減輕,也就能夠抽調主力部隊,加強右翼進攻。
問題是,以軍在正面戰線上的進攻力度並沒降低。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以軍在正面戰線上仍然有多達十四個旅的進攻兵力,而且有四個旅的預備隊,此外還有兩個旅的戰略預備隊。也就是說,只需穩住了右翼戰線,以軍依然有能力攻克德拉。
現實上,巴拉姆在二十日上午,認為已經穩住了右翼戰線。
在他看來,隊放棄向西突擊賈比爾站的行動,是隊突擊能力大幅度減弱的重要標誌。
結果就是,在蔣博文從正面戰場抽調四支突擊叢集的時候,巴拉姆反而讓正面戰場的預備隊投入了戰鬥,而且把最後兩個戰略預備隊的旅派了過去,力求在右翼戰線上的戰鬥結束前攻佔德拉。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當時巴拉姆還企圖以反包抄的方式,吃掉右翼的隊。
由此可見,雙方都沒有放棄取得嚴峻勝利的機會,而且都在為全殲對方的主力部隊做最大努力。
現實上,雙方的實力都嚴峻不足。
打到二十日上午十點,德拉淪陷。
這個時候,蔣博文才猛然反應過來,以軍依然在猛攻,而且依然有很大的要挾。只是現在從東面抽調兵力,只會使他在以軍右翼戰線上的戰鬥完全失敗,不但不可能打回德拉,還會使整條戰線崩潰。說得更嚴峻一點,如果戰線崩潰,敘軍在戈蘭高地方向上的防線將完全動搖。
蔣博文別無選擇,只能動用手裡唯一的戰略預備隊。
兩小時後,緊急南下的四支突擊叢集在德拉北面三十公里處與以軍先頭部隊遭遇,並且迅擊潰了以軍。
這場戰鬥,不但穩住了敘軍戰線,還使以軍打消了北上的念頭。
現實上,當時巴拉姆根本不清楚蔣博文手裡有多少兵力,因為突擊叢集的兵力數量在一千到兩千人之間,編制靈活性非常大,所以巴拉姆不可能準確的知道蔣博文手裡有多少支突擊叢集。
這個時候,以軍右翼戰線上的戰鬥也結束了。
在十八個突擊叢集的輪番衝擊下,十二個以軍旅在傷亡兩萬多名官兵、主戰裝備損耗過百分之八十、且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