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楊禹方非常相似,兩人在考慮艦隊作戰的時候,都會盡量想得周全一些,而且在考慮好之前不會動手。在某些時候,這是穩重的表現。在特殊情況下,卻是浪費時機。
顯然,喬丹上將讓里根來指揮聯合艦隊,恐怕就是覺得他非常穩重。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里根既沒有做出決定,也沒有繼續與尼克松商量,而是在單獨思考。
如果他是一個殺伐決斷的人,這不是大問題。
問題是,他不是一個殺伐決斷的人。
凌晨…,第一批偵察機返航,此時第二批偵察機已經到達了最大偵察半徑上,而且沒有一架發回訊息。
也就是說,第二批偵察機也沒有收穫。
…半,里根批准了第三輪偵察行動,而且要求由第三艦隊派遣偵察機。
原因很簡單,前兩批偵察機都是第四艦隊出動的,而且返航後的第一批偵察機剛剛降落到航母上,還有部分停留在飛行甲板上,三艘“美國”級航母的出動效率都不高,暫時無法讓偵察機升空。
尼克松接受了這道命令,而且擅自修改了偵察方案。
按照他的部署,除了應里根的要求向西面與北面各派遣三十六架偵察機之外,還讓三艘航母各增派了四架偵察機,集中搜尋西北方向。
尼克松的這個舉措,差點拯救了美國聯合艦隊。
要知道,當時特遣艦隊就在迪戈加西亞西北方向上,準確位置在馬爾地夫群島的馬累島以西大約七百公里處。
從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來看,如果牧浩洋在凌晨的時候採納了龔繼飛的建議,向東南靠近美軍聯合艦隊,那麼在天亮前,也就是六點左右,至少會遇到一架尼克松向西北派出的偵察機。
所幸的是,牧浩洋沒有采納龔繼飛的建議,依然讓特遣艦隊呆在美軍偵察機的搜尋範圍之外。
事實上,美軍聯合艦隊的第三次偵察行動並不順利。
在四點半到五點之間,至少有七架偵察機與中國海軍出動的反潛巡邏機遭遇,不得不提前結束偵察行動。
雖然這些偶然遭遇,也給美軍提供了幫助,比如至少讓美軍聯合艦隊在天亮之前沒有再次被反潛巡邏機發現,但是也產生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影響,這些偵察機都是在向北飛行的時候遇到反潛巡邏機的。
結果就是,里根由此認定,特遣艦隊就在北面,也就是馬爾地夫群島東面。
里根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判斷?
戰後,里根在接受審訊的時候提到,當時他做出這個判斷主要靠直覺,而且認為中國海軍會適當加強艦隊方向上的掩護力度,因此覺得,中國艦隊最有可能出現在反潛巡邏機較為頻密的方向上。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極為錯誤的判斷。
要知道,反潛巡邏機屬於岸基航空兵,根本不由特遣艦隊指揮,而是由坐鎮總參謀部的周渝生調配,其活動與特遣艦隊沒有任何關係。更重要的是,用反潛巡邏機執行搜尋偵察任務根本無法為特遣艦隊提供有效掩護。要起到掩護作用的話,就應該讓反潛巡邏機執行其本行任務,即反潛搜尋。
事實上,當時美軍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偵察機遭遇的反潛巡邏機不是在搜尋潛艇。
原因很簡單,這些反潛巡邏機都是單獨行動的,而在對付高效能潛艇時,反潛巡邏機一般以雙機或者三機編隊活動,單獨行動的作戰效率並不高,只能對潛艇起到嚇阻作用。也許正是如此,里根才認為反潛巡邏機在掩護特遣艦隊,因為當時在馬爾地夫群島以東,正好有幾艘美軍潛艇。
直到天亮,里根才下令轉向。
不是撤離戰場,而是向北航行,準備攻擊藏在馬爾地夫群島東面的中國艦隊。
毫無疑問,正是這位被喬丹上將寄予厚望的海軍少將的愚蠢行為,最終葬送了美軍聯合艦隊。
有趣的是,在這場戰鬥結束之後,里根少將竟然非常無恥的把責任推卸給了曾經拯救了艦隊的反潛作戰參謀,認為是反潛作戰參謀的疏忽,使艦隊遭遇了中國潛艇,損失了兩艘大型護航戰艦,導致艦隊暴露行蹤。事實卻正好相反,如果不是反潛作戰參謀及時出動了六架反潛巡邏機,而且準確判斷出了威脅方向,那艘“黃貂魚”級全電動潛艇就有足夠的時間發射第二批魚雷。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美軍聯合艦隊再次遭到魚雷攻擊,恐怕損失的就不是兩艘護航戰艦了。
不管怎麼說,這次轉向,把美軍聯合艦隊帶上一條不歸路。
第五十九章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