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結束的時候,美軍耗費總價值高達上千億美元的一千多枚反艦導彈,只消耗了特遣艦隊數百枚空對空攔截導彈、上千枚艦對空導彈,以及近二十萬枚電磁炮炮彈,沒能擊傷一艘戰艦。
當然,在這場戰鬥中,末段攔截系統的弊端也暴露了出來。
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面對稠密突防的反艦導彈時,末段攔截系統的攔截區域都縮小到了最低程度,全方位攔截能力不夠突出,導致數十枚反艦導彈從高空突破了攔截網,對後方的航母形成了要挾。
如果不是“泰山”級航母也配備了同樣的末段攔截系統,後果將難以設想。
要知道,如果是“崑崙山”級航母,在面對同樣的情況時,小口徑電磁射炮不見得能夠揮作用。
當然,這場戰鬥也給了牧浩洋一個啟示,即強大的末段攔截系統,很有可能完全改變艦隊防空作戰的基本面貌。說得間接一些,如果末段攔截系統能夠抵禦反艦攻擊,那麼區域防空就不那麼重要了。
只是,戰鬥還沒有結束。
八點過五分,“華山”號航母戰鬥群裡的戰艦全部進入印度洋。
十五分鐘之後,“恆山”號航母戰鬥群也將進入印度洋。因為“嵩山”號負責斷後,所以要到八點四十分左右才能進入印度洋。
戰鬥結束的時候,龔繼飛建議讓防空戰鬥機返航。
只是,牧浩洋沒有答應,而是要求所有防空戰鬥機撤出戰場,繼續讓“泰山”號與“華山”號出動艦載戰鬥機。
牧浩洋的理由很簡單:危險還沒有過去,說不定第三艦隊派出的攻擊機群即將到達。
如果在這個時候讓防空戰鬥機返航,就算“泰山”級的獨特設想,使其回收戰鬥機的效率比“崑崙山”級提高了一倍,而且能在回收戰鬥機的時候,讓位於艦的兩座彈射器繼續放飛戰鬥機,可是也會使戰鬥機的出動率降低一半。在危險隨時可能到來的情況下,牧浩洋可不想喪失這一半的出動率。
更重要的是,以“泰山”級的設想特點,就算把所有戰鬥機都派出去,也有能力同時回收兩批戰鬥機。
能夠說,這也正是“泰山”級的最大特點,即提高了艦載戰鬥機的回收效率。
如果換成“崑崙山”級航母,艦隊指揮官在進行航空作戰的時候,先考慮的就是能不能及時回收戰鬥機。很多時候,因為無法及時回收戰鬥機,艦隊指揮官以至得刻意降低戰鬥機的出動量。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泰山”級的設想初衷。
當然,牧浩洋的這個判斷極為準確。
在接下來的十分鐘內,“泰山”號與“華山”號全出動戰鬥機,各派出了三十六架與四十八架。
這時候,牧浩洋已經命令一批耗光彈藥的戰鬥機向南擴大巡查範疇。
雖然這些戰鬥機已經得到了視距外攔截能力,但是牧浩洋非常清楚,接下來需要面對的不是從一千多公里外飛來的重型反艦導彈,而是那些照顧著反艦導彈、或者是反艦制導炸彈的艦載戰鬥機。
如此一來,只剩下格鬥導彈與航炮的戰鬥機依然有攔截能力。
根據龔繼飛回憶,當時牧浩洋最擔心遭到照顧反艦制導炸彈的美軍艦載戰鬥機攻擊。
能夠說,經驗在這個時候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換個角度,牧浩洋也會在反艦導彈攻擊之後,讓戰鬥機照顧反艦制導炸彈對敵艦隊進行致命打擊。更重要的是,如果美軍能夠出動更多的轟炸機,絕對不會分成兩個批次,而是會集中起來使用。
也就是說,牧浩洋已經憑經驗判斷出,美軍的導彈攻擊已經結束了。
這個判斷,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就在這個時候,第三艦隊派出的攻擊機群離特遣艦隊已經不到五百公里了,而且一百四十四架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全部照顧反艦制導炸彈,此外還有七十二架護航戰鬥機。
第四十四章防空火網
第四十四章防空火T!~!
..
第四十六章 不確定因素
第四十六章不確定因素
八點三十五分,美軍的第二輪攻擊結束。
根據特遣艦隊的作戰演講,在這輪防空攔截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恆山”號與“嵩山”號航母戰鬥群裡的四艘大型綜合戰艦,特別是配合“恆山”號作戰的“河北”號與“河南”號,僅這兩艘戰艦就擊落了七十七架美軍戰鬥機,配合“嵩山”號作戰的“山東”號與“山西”號則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