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世界大戰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英國上尉就把整個阿拉伯世界團結了起來,在阿拉伯半島上挑戰強大的土耳其,幾乎改變了戰局。
在以色列看來,中國出兵中東,最大的價值就是提振阿拉伯世界計程車氣。
如果換成美軍來打,肯定會在這個時候放棄進攻的想法,轉為全面戰略防禦。
只是,在以色列軍隊的教條中,根本沒有“防禦”這個詞。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軍人更清楚以色列的處境。
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丟掉了大半個戈蘭高地,其狹小的國土,又不足以支撐一場大規模防禦作戰。以色列要想生存,就得進攻,而且得打出成效來,透過進攻來獲得戰略防禦必須的縱深。
如此一來,美國答應援助的六個旅的主戰裝備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有了這六個裝甲旅,以色列國防軍就能在穩守西奈半島的情況下,在戈蘭高地與約旦河方向上發動進攻。如果沒有這六個裝甲旅,以軍在穩守西奈半島之後,最多隻能在一個方向上發動進攻。
按照以軍總參謀部的判斷,僅在一個方向上發動進攻,不足以達到戰略目的。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以軍已經制訂了全面入侵約旦的作戰計劃,而且堅信約旦會在不久之後向以色列宣戰。
事實上,打到這個時候,約旦是否參戰已經不重要了。
以軍要想繞過戈蘭高地上的敘軍,就得渡過約旦河,從南面攻擊敘軍側翼。只有這樣才有足夠的把握迅速取得突破,也才有機會在中隊全力投入戰鬥之前擊潰敘軍,獲得決定性勝利。
第三十章小事化大
第三十章小事化大,到網址T!~!
..
第三十一章 政治變更
第三十一章政治變更
十一月九日,以色列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