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援助物件不是以色列,而是印度!
根據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美國計劃在二零四零年為印度提供三千八百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佔總額的百分之七十六,而撥付給以色列的軍援只有八百億美元,僅為對印援助的百分之二十一。
這條情報,直接促成黎平寇批准了總額高達八萬六千億元的軍費預算。
以二零四零年的匯率,相當於三萬三千億美元,約佔中國二零三九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七點二。
最終,全體代表大會軍事委員會透過了總額為八萬億元的軍費預算方案。
促成這一結果的,也正是美國當年高達三萬二千億美元的軍費預算。用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話來說,中國的經濟規模過了美國,因此在關係到國家戰略安全與國家利益的軍費預算上不應該低於美國。
對牧浩洋來說,這絕對是好訊息。
事實上,在軍費預算相當的情況下,中國的軍費實際水平比美國高得多。比如中國的對外軍事援助總量只有大概一萬億元,而美國是五千億美元。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總體物價水平比美國低得多,僅相當於美國的百分之六十八,因此軍費的實際購買能力比美國高出了百分之四十多。
說得直接一些,如果把軍費全部拿來採購裝備,則中國能夠多買百分之四十多。
只是,錢多也有錢多的煩惱。
拿到最終的軍費預算方案後,牧浩洋不得不再次面對各軍兵種的將領,因為大家都想從中分到更多的份額。
讓牧浩洋倍感惱火的是,騰耀輝當起了甩手掌櫃。
用騰耀輝的話來說,再過兩年,他就要退役了,應該給牧浩洋更多的鍛鍊機會,也應該讓牧浩洋樹立威信,預算是軍隊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