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部分(1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結果,甚至因此而沒有公佈於眾。

勞動力大量減少的直接結果就是,全球總體生產力大幅度降低,而以西方世界為主的經濟體系再也無維持下去了。

要知道,在勞動力嚴重緊缺的情況下,西方國家再也不可能透過佔據高階領域來剝削其他國家。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西方為主的達國家再也不可能維持原來的消費水準,必須過上節衣縮食的日子。

事實上,這些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比如在美國,受進口萎縮影響,初級工業已經佔到工業總規模的百分之二十一,在歐盟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九,在中國則佔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在社會消費總量上,美國萎縮了百分之三十,歐盟萎縮了百分之二十七,中國則萎縮了百分之三十六。在具有標誌性的第三產業規模上,美國縮小到了百分之七十一,歐盟縮小到了百分之六十九,中國則只有百分之六十四。

這些資料無一例外的表明,各主要國家的生產效率都大幅度降低。

相對而言,中美歐的降低幅度還不是很明顯,因為在勞動力減少的同時,科技也在飛展,抵消了部分負面影響。比如在中國,得益於可控聚變核技術,僅電力產業的生產效率就提高了百分之一百八十,而農業工廠更是把農業的生產效率提高了幾十倍,釋放出了大量農業人口。

在其他國家,生產力減少產生的負面影響極為嚴重。

最為提出的就是俄羅斯,人口總量由二零三四年的一點零六億降到八千二百萬,社會總體生產效率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在生活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大量勞動力不得不從事農業與初級工業等低效率產業。

在這個大背景下,印度的重要性顯得非常突出。

雖然根據全球氣候事務組織做的調查,二零四零年初,印度的人口總量在九億到十億之間,比預期的少得多,可用勞動力不到四億,也比預期的少得多,但是印度仍然是世界性的人口大國,而且是勞動力最多的國家。要知道,雖然中國的人口總量在十億以上,比印度稍微高一點,但是可用勞動力僅有三億四千萬,而且這個情況在未來二十年之內,也就是在二零三八年到二零四零的嬰兒潮產生影響之前,中國的勞動力總量都不會得到增長,甚至會逐漸減少。

當時,就有人提出,二十一世紀下半頁屬於印度。

暫且不說是否有道理,但是有一點非常明確,那就是誰控制了印度,誰就能在未來二十年內掌握戰略主動權。

當然,這僅指中國與美國。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中國與美國在南亞地區的戰略矛盾不可調和,而且很快就會因為全球性自然災害過去而白熱化。

鬥爭的方式有很多種,戰爭只是最後的手段。

二零四零年二月四日,黎平寇對新德里進行了正式訪問,而他也是第一次印度洋戰爭之後第一位正式訪問印度的中國國家元。

在新德里,黎平寇沒有提出“糧食換土地”,因為糧食已經不是問題了。

當時,他只提到了一點,即世界各國企業在印度享有同等的權力與地位,不應該受到任何歧視。

黎平寇的主張,得到了歐盟與俄羅斯的支援與歡迎。

只是,美國對此並不買賬,而且印度當局的態度也很曖昧。至於印度國內民眾,更是把黎平寇的主張看成了二十一世紀的“門戶開放政策”,認為中國在印度搞經濟殖民,妄圖控制印度的經濟命脈。

顯然,印度平民非常愚蠢,或者說是印度的新聞媒體已經被美國控制了。

要知道,在印度搞經濟殖民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即便在二零三九年之前,中國企業也沒有在印度的社會公共基礎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更沒有獲得影響印度經濟的能力,而現在美國企業已經在電力、電信、城市供水、鐵路交通,甚至包括民營醫院、私立學校、輿論宣傳等方面擁有了絕對主導權。

當然,美國企業也因此獲得了影響印度政權的能力。

黎平寇的提議,只是為了增強印度的市場化程度,讓更多的企業有機會進入印度,透過競爭為印度平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與工作。

到此,中美在印度的戰略鬥爭進入直接交手階段。T!~!

..

第四十四章 恢復性擴充

在世界局勢風雲變換的這兩年裡,牧浩洋只做了一件事:恢復軍事力量。

受全球性自然災害影響,在對日戰爭結束之後,中國的軍事建設就陷入停頓,在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