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3 / 4)

小說:落架的鳳凰 作者:江暖

,女人沒有男嗣本身就有一種罪惡感。但劉裕卻不這麼想,他始終不忘糟糠之妻,後來雖貴為王侯,接著又登基稱帝,他把臧愛親視若拱璧。臧愛親可說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這是因為:臧愛親多年處身於貧窮之中所表現出來的節操,深得劉裕的敬重。兩人是貧賤夫妻,曾經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甚為相得。劉裕在軍中多年,始終穿的是妻子臧氏給他做的“衲布襖”。這也是劉裕孤身在外打拼時的一種力量,一種安慰。可以說,兩人志趣相投,都有一顆簡樸的心。在生活上劉裕崇節儉,不愛珍寶,不喜豪華,宮中嬪妃也少。寧州地方官曾經奉獻琥珀枕,是無價之寶,他視如敝屣。在出徵後秦時,有人說琥珀能夠治療傷口,他即命人將它砸碎,分給將領作為治傷藥。劉裕本不好色,平定關中後,他得到了美女姚氏(後秦天王姚興的侄女)十分寵愛。臣下謝晦勸諫他不要因女色而荒廢政務,他當晚就將姚氏送出宮去。基於此,臧愛親不因年老色衰而秋扇見棄。

作為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沒落貧民,劉裕一直是靠實打實地勇猛血戰博取功名。

劉裕到35歲之後,時來運轉,封官加爵,40歲時更成了東晉王朝的股肱人物。臧愛親料到會有這一天,但沒想到劉裕竟有這麼大的顯赫功名……被封為豫章郡公。一時間,以前奚落過他們的街坊,嘲笑過他們的鄰居,不肯接濟的親戚們,都圍著現在是豫章郡夫人的臧愛親轉起了圈圈,都拼了老命地來錦上添花了。阿諛奉承和送禮的數也數不清。

臧愛親並不為這些所動,雖然丈夫成為權臣,她仍然過著儉樸的生活,清簡寡慾。“器服粗素”(《宋書?后妃傳》)。不好奢侈享樂;想透過她升官發財的親屬也沒有一個達到目的的。

在這方面,劉裕和臧愛親倒真不愧是患難夫妻。後來劉裕稱帝,也和妻子一樣,很注意革命傳統教育。宮內沒有個人的私藏,只將從前使用的農具、破衣專置一室,類似於後來的展覽館,定期開放,組織子女接受革命傳統的薰陶,希望能夠警醒後人。他的住處也非常簡樸,床頭上掛著葛布燈籠和麻繩拂以及打了補釘的棉襖。據史載,劉裕常穿木屐,以求勤儉治國。官員給他做腳蹬子,要用鍍銀的釘子,他不允許,說用鐵釘就很好了。他的女兒們出嫁,送錢不多,也沒有錦繡珠玉的妝奩。他的整個生活是“未嘗視珠玉輿馬之飾,後庭無紈綺絲竹之音”(《宋書?武帝紀》)。 因此,劉裕在中國歷史上是個比較明智的帝王,堪稱一代有為之君。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

第35節:武敬皇后(2)

但他的良苦用心,敘述舊日的苦,有對自己改變自身地位的能力的讚許,他從社會低層走上高層,確實不易,他要用這種有價值的回憶,教育後人,可是這種回顧畢竟是向後看的,對別人不會產生多大的積極作用。

他的孫子孝武帝劉駿繼位後嫌宮殿狹隘,便另造了一座玉燭殿。一次他來到劉裕所居的屋子,看見床頭用土作障,牆壁上掛著葛草燈籠,麻繩做的拂,不禁鼻子發出嗤笑聲。有一個侍中趁機稱讚劉裕勤儉有德,劉駿變色說:“一個種田的老農,用這些東西已經算是奢侈了!”其不屑如此,倘若劉裕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熬啊熬,臧愛親的苦日子終於熬到了頭,苦盡甘來,好日子已經呈現曙色,將要燦爛地照拂過來了。臧愛親卻一病不起,無福消受。臧愛親對子女要求極嚴,她把劉裕穿了多年補綴多層的破襖贈給長女,讓她以此教育後人。臧愛親深知丈夫創業艱難,更憂慮這些從小長於富貴中的年幼兒孫們敗家損業,怕後人不知省儉和謹慎,禍害劉家前程。因此,在她病重不治的時候,她特意把舊的衲布衫交給女兒劉興弟儲存。這件粗衣是當初窮苦時臧愛親親手為劉裕縫製的,早已是補丁摞補丁。在交付這件舊衣的時候,臧愛親叮囑劉興弟:以後兒孫中,若有驕橫奢侈的,就將此衣警示,不忘先人創業之艱。“後世若有驕奢不節者,可以此衣示之。”(《宋書?徐湛之傳》),給長女教導弟妹的權力,並以往日的貧苦作為家訓的資料。會稽公主於是將衲布衣珍藏起來。

義熙四年(公元408)正月甲午日,臧愛親病逝於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時年48歲。她沒有看到丈夫登基稱帝的那一天。這個時候劉裕還只是東晉的豫章郡公,因此晉安帝追封她為豫章夫人,並歸葬丹徒老家。

劉裕對患難髮妻的早逝非常痛心,當他稱帝之後,他追封已經辭世12年的臧愛親為武敬皇后。《資治通鑑》第119卷記載:八月,辛未,追諡妃臧氏為敬皇后。儘管劉裕擁有嬪妃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