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3 / 4)

小說:美軍海外征戰記 作者:風雅頌

取這樣的立場,從軍事上講是不無道理的。他們計程車兵打現代戰爭的經驗比美國人要豐富得多,他們可以派出精通業務的軍官和十分熟悉大部隊排程的參謀人員來指導美軍。而且不管怎麼說,美軍需要依靠他們來提供火炮、航空兵以及其他種種支援。毫無疑問,美國新兵學會打仗的最好辦法就是到那些有經驗的師裡去服役,因此用某種形式將美軍結合到盟軍中去就能加快戰爭的結束,減少人員的犧牲。出於這樣的分析,英法軍方領導人認定潘興不會反對。

但是潘興偏偏反對這樣做。他認為,如果人家以一種難以忍受的恩賜態度來對待美國人,美國人難道還會以他們原有的熱情和決心去戰鬥嗎?如果美國政府預設美國兵無力單獨與德軍作戰這樣一種看法,那麼美軍計程車氣會是怎樣一種狀態呢?與厭戰的英軍和法軍結合在一起不會把美軍也弄得厭戰和洩氣嗎?如果美國費了那麼大的氣力,卻沒有美國軍隊在戰場上出現,那麼將來在和談之時美國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也許換一位別的司令官,很可能少給人一些難堪而取得同樣的結果。潘興這個人即使在情緒最佳時也是不易相處的,而他在為一支獨立的美軍而力爭時,更是又敲桌子又說刺耳的粗話。法英兩國政府有時企圖越過潘興而直接脅迫美國總統作出讓步,因為他們感到威爾遜的態度比較和緩,而且對具體的軍事問題並不計較和關注。然而威爾遜總統在原則問題上沒有讓步。法國總理喬治·克列蒙梭多次想要福煦元帥設法迫使潘興調離,但福煦卻怕激怒美國人,始終不敢張口。

更令美國人感動和自豪的是,儘管英國人一直懷疑將一支獨立的美國作戰部隊運到法國去有何用處,但是潘興仍然頑強地進行著準備工作。他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支有著自己的戰區的美國野戰軍。在這段難捱的日子裡,潘興為實現上述目標,陸續做出了幾項重大的決定。

在編制體制上,潘興確定一個美國師必須擁有979名軍官和萬名士兵,加上保障部隊,總兵力約為4萬人。而當時英、法、德等國每個師的正式編制是萬人,霞飛元帥在美國宣戰之初訪問美國時曾建議美國採用同等規模的編制,因為歐洲軍官們認為萬名戰鬥人員是一名將軍及其參謀人員所能指揮的最大兵力。潘興對此不屑一顧,他堅信:為了使美國師具備進行持續作戰的能力,確保它們不至於像英、法的師那樣經常躊躇不前、無功而返,40個美國師就必須相當於其他任何大國的80個師。後來證明,潘興的這個決定是很有遠見的。

緊接著,潘興又在訓練方面花費了一番氣力。他在法國建立了一些參謀和作戰軍官學校對美國軍官進行訓練,以彌補美國國內陸軍院校系統所授課程的不足。各軍辦的學校既訓練部隊指揮官,又訓練士兵。另有一些其他學校為各軍的學校培訓教官。還有為陸軍各參謀部門、供應部門以及各兵種開辦的專門學校。這些學校在培訓戰時人才、提高軍官素質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不久便在戰場上反映出來。

與此同時,由於戰前實行死板的論資排輩的晉升制度,潘興發現很多美軍師長的年紀偏大,其體力、精力都難以適應曠日持久的塹壕戰,因此,他毫不留情地將那些不符合健康條件和其他條件的人清除了出去,而代之以一批“敢作敢為的武士型人物”。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陸戰隊鏖戰貝萊奧森林 遠征軍馬恩河大顯身手(3)

經過這番整肅,美國遠征軍的編制更加合理,指揮人員更加精幹,其戰鬥力明顯提高。為此,潘興不無自豪地宣稱:“事實是我們的官兵肯定要比那疲憊不堪的歐洲人優秀得多。盟軍的高階軍官對我們訓練不足的參謀人員和高階指揮官時有貶詞,我方人員對之忍耐已久……現在我已用相當強硬的語言告訴盟軍,我們對此種受辱地位已不能繼續容忍,因此我希望不再聽到此種胡言亂語。”潘興講這番話的時候,正值協約國節節敗退、全面吃緊之際。1918年2月,魯登道夫傾全德國之力,在西線集中了178個師,共計123萬步兵、萬騎兵、5500門重型野戰炮和8800門輕型野戰炮來對付協約國一方的173個師,共計148萬步兵、萬騎兵、6800門重炮和8900門輕炮。在空軍方面,協約國約比德國強3倍。但德國在步兵師中裝備的武器,如機關槍、迫擊炮等,要比協約國強得多。為了抵消飛機數量上的劣勢,德國空軍使用了大範圍的機動戰術,在需要的地方集中使用他們的飛機。

數量上處於劣勢的德國步兵,以先進的戰術彌補了兵力的不足。他們發明了塹壕對壘戰中的滲透戰術,以步兵營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